财报披露临近收官,近期多家上市券商密集披露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
截至目前,已有近40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了2024年年报,受益于去年市场行情及交投活跃度回升,财富管理、自营等业务收入回暖,超过六成券商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4月28日,中金公司(601995.SH)、招商证券(600999.SH)、长城证券(002939.SZ)等多家券商披露了2025年一季报。今年一季度,券商整体业绩保持回暖态势,截至发稿,已有20家上市券商披露一季报,超过八成券商实现营收、净利同比增长。
其中,10多家上市券商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实现同比增长超50%,还有4家券商增长超过100%。不过,也有少数券商逆势下滑,财通证券(601108)、第一创业(002797)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均有所下滑。
超八成券商一季度营收、净利双增
截至4月28日,共有20家上市券商披露了2025年一季报,超过八成券商实现营收、净利同比增长,部分中小券商归母净利润实现翻倍增长。
其中,中金公司、招商证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超过20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7.69%、9.64%。其次是东吴证券实现归母净利润9.8亿元,同比增长114.86%。还有东北证券(000686.SZ)、华西证券(002926.SZ)、国海证券(000750.SZ)3家券商一季度净利润同比大增超100%。
多家券商在一季报中披露,业绩大增主要是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投资收益以及投行业务收入同比增加所致。比如,长城证券在4月28日发布的一季报中披露,该公司一季度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同比大幅增长,主要是金融资产收益、经纪业务及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增加。
从各项业务收入来看,已披露一季报的券商,今年一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均同比增长超过30%;自营业务收入(按“自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对联营企业和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计算)则出现分化,部分券商业绩高增,比如华西证券、东吴证券、华安证券同比增长超过100%,还有超过四成券商自营收入不同程度下滑,财通证券大幅下滑超过90%。
投行业务和资管业务收入则各有千秋。中金公司、国金证券(600109.SH)等大型券商投行收入依旧同比下滑,招商证券(600999.SH)以及部分中小券商同比增幅则已超过100%。另外,超过半数券商资管业务收入同比下滑,华林证券(002945.SZ)、山西证券(002500.SZ)、太平洋(601099.SH)同比下滑超过50%。
从已披露的一季报业绩来看,少数券商经纪业务收入实现增长,但营收、净利仍双双下滑。比如,第一创业、财通证券在去年均实现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但今年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则分别下滑17.60%、36.52%。从各项业务收入来看,两家券商一季度经纪业务手续费同比增长超过40%,但自营业务收入则不同程度下滑。
自营业务出现分化
一季度业绩密集出炉的同时,上市券商2024年年报披露临近收官。截至发稿,已有40家A股上市券商披露了2024年年报,受益于去年市场行情及交投活跃度回升,财富管理、自营等业务收入回暖,超过六成上市券商实现营收、净利双增。
从券商行业整体业绩来看,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此前披露的证券公司2024年度经营数据,证券公司未经审计财务报表显示,150家证券公司2024年度实现营业收入4511.69亿元,同比增长11.15%;实现净利润1672.57亿元,同比增长21.35%。
各主营业务中,自营业务和经纪业务收入是营收增长的主力军。其中,证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1740.73亿元,同比增长43.02%;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净收入(含交易单元席位租赁)1151.49亿元,同比增长16.98%。此外,投资咨询业务净收入54.43亿元、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239.4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9.08%、6.53%。
证券承销与保荐业务净收入、财务顾问业务净收入、利息净收入则不同程度下滑,分别为296.38亿元、53.93亿元、501.19亿元,分别同比下滑38.26%、14.19%、5.70%。
在多位非银分析师看来,经纪及两融业务仍是券商业绩回暖的主要支撑,预计2025年一季度券商整体业绩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民生证券非银分析师张凯烽表示,上市券商2025年业绩有望延续修复趋势。一季度券商自营、经纪与利息收入同比高增,单季营收与净利润也有望保持较快增速。
据东吴证券非银研报分析,2025年一季度万得全A指数涨幅为1.90%,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为17031亿元,同比增长70%。得益于市场行情上行及交投活跃度回升,一季度多家上市券商实现业绩高增。
同时,自营业务也可能成为券商业绩分化的主因。申万宏源非银首席罗钻辉表示,市场交投保持高活跃背景下经纪、两融业务成为券商业绩高增的驱动,而在2025年一季度债市回调背景下,自营成为券商业绩分化来源。比如,财通证券就在一季报中称,该公司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下滑,主要受债券市场调整及公司自营投资业务配置结构的影响,债市回调放大了公司利润的波动。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