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杜园春 实习生 张馨月
在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下,政务服务正加速革新,服务效率不断提升,群众办事的一些“堵点”“痛点”得到解决。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迭代,未来AI服务的应用场景有望拓展至更多细分领域。
日前,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1336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AI赋能政务服务提高办事效率,95.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满意度提升了。受访者希望未来AI技术能更多地拓展到法律咨询(59.9%)、医疗保障(57.9%)、就业创业政策解读(53.4%)三大服务领域。
张思睿在北京一所高校就读,她和几名学长学姐正在做一项有关“AI政务服务”的研究,团队里每个人都分配了约60个平台进行体验测试。她表示,目前AI政务系统在标准化信息查询和处理高频简单问题方面,能给出快速、清晰的回答,但在面对一些复杂问题时,给出的回复往往比较笼统,需要用户前往线下政务大厅或联系人工客服解决。
江苏52岁的王擎感慨,虽然AI政务技术还不成熟,但已能解答一些基本问题和办理一些线上业务,减少了群众跑腿的次数,对此他还是很满意的。
本次调查显示,AI赋能政务服务提高了办事效率,95.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的满意度提升了。
“AI政务能把人力解放出来,去处理更复杂的事务,让机器承担标准化信息处理任务。”李明是内蒙古自治区的一名公务员,除了工作中涉及本地的AI政务服务,她在生活中也体验过其他几个省份的AI政务服务系统。她感觉,目前AI更擅长处理格式化、固定化的工作。在跨部门业务中,尤其涉及人性化沟通和权责平衡时,AI还不能较好地处理。“我认为短期内AI政务还不能代替人的沟通协调。未来,只有当AI在协调跨部门业务上实现了技术突破,才可能改变当前的工作形态。这需要整个政务系统的数字化重构。”
95后张雅晴工作3年了,她觉得,不管是大学生择业、就业,还是在生活中,人们都需要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我之前咨询AI一个法律问题,它引用的法律条文我根本查询不到,如果盲目信任会带来很大麻烦。”
张雅晴感慨,目前在法律信息方面寻求AI的帮助还比较困难,往往需要找专业的律师咨询。“如果AI能准确提供一些基本的法律知识,将为公民提高个人法律素养带来莫大帮助。”
王擎希望AI能在生活常识、安全知识普及方面发挥更大的价值,“比如发生地震时,住在不同楼层的人该怎么做;遇到身边人突然晕厥的情况怎么处理等。如果AI能提供有效、科学的建议,对大家来说是非常有用的”。
你希望AI技术更多地拓展到生活中的哪些服务领域?调查显示,法律咨询(59.9%)受期待度最高,其次是医疗保障(57.9%),就业创业政策解读(53.4%)排在第三位,其他还有:安全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如抗震防灾/急救知识(50.6%);招聘信息个性化推送(46.2%);教育升学(41.8%);智慧出行(如拥堵预判、交通调度等)(29.9%)。
受访者居住在一线城市的占35.9%,二线城市的占39.7%,三四线城市的占21.2%,县城/乡镇的占2.6%,农村的占0.6%。#读数
(应受访者要求,李明、张思睿为化名)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