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编者按
5月15日,贵州公布《中共贵州省委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扎实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实施意见》。
意见总体要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和关于贵州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发展科技农业、绿色农业、质量农业、品牌农业,锚定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样板区和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强省目标,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四在农家·和美乡村”建设,千方百计推动农业增效益、农村增活力、农民增收入。
持续提升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水平
(一)深入实施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4157万亩以上。力争全省粮食单产提升2%左右。
(二)做好大宗农产品稳产保供。稳定生猪基础产能,推进肉牛产业提质增效,力争“四肉”产量增长2%。
(三)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力争建成200万亩以上。
(四)加强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完善“数智黔乡1+3+N”应用服务支撑体系。
(五)提升农业防灾减灾监测预警能力。新建55个病虫害监测点,实施 氵舞 阳 河、乌江等河道治理项目。
(六)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落实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和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政策,持续实施大豆、油菜种植补助政策。
(七)构建食物多元化供给体系与节约长效机制。提升稻渔综合种养、大水面增殖渔业等生产水平。
持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
(一)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致贫底线。建好用好覆盖全体农村人口的防止返贫致贫监测帮扶大数据信息系统。
(二)优化完善帮扶政策。持续推进“三机制一制度”建设,推动工作目标、工作对象、工作方式“三转变”。
(三)加强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持续保障有劳动力搬迁家庭一户一人以上稳定就业。
(四)健全脱贫攻坚国家投入形成资产的长效管理机制。深化完善设施、招强引优、优化用途、灵活重组、“瘦身”增效、强化服务“六条路径”。
着力壮大县域富民产业
(一)发展乡村特色优势产业。聚焦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全国知名“贵”字号农业品牌。
(二)积极发展特色种植业。健全品种、基地、龙头、品牌、政策支持体系。
(三)大力发展特色养殖业。坚持市场导向,强化品种、加工、品牌、销售体系建设,组建技术服务团队。
(四)统筹推进“三抓”重点工作。坚持用抓工业的理念大抓农业产业、项目和招商。
(五)健全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健全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扶持政策与带动农户增收挂钩机制。
(六)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因地制宜发展林下经济、庭院经济、民宿经济。深入实施“六六就业稳岗计划”。
着力强化要素保障和优化配置体制机制
(一)稳定和完善农村土地承包关系。
(二)管好用好农村资源资产。
(三)创新乡村振兴投融资机制。
(四)健全乡村人才培育和发展机制。
(五)统筹推进农村其他领域改革。
(六)完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机制。
(七)夯实乡村振兴政治责任。
着力完善乡村治理体系
(一)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
(二)持续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
(三)推进乡风文明建设。
(四)深化农村移风易俗。
(五)强化平安乡村建设。
着力推进乡村建设
(一)优化县域城乡规划布局。
(二)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三)强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供给。
(四)加强农村生态环境治理。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赵勇军 整理)
上一篇:黔南消费市场持续升温
下一篇:一场科技与生命的深情握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