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科技与生命的深情握手
创始人
2025-05-15 06:21:50
0

□ 本报记者 唐 悦

5月13日,中国残联、江苏省残联、苏州市政府三方共同签约科技助残战略合作协议,推动更多科技创新落地,帮助残疾人弥合生命裂痕。科技助残,既是未来产业,也是产业的未来。在第35个全国助残日来临之际,记者走进江苏国产智能义肢研发团队——东南大学胡旭晖博士的实验室,探其如何为更多有特殊需求的残障人士解锁未来。

3万元“冠军手”,

带来“触手可及”的温暖

瑞士苏黎世半机械人仿生奥运赛场的镁光灯下,徐敏的右手划出一道银色弧线——这只由中国团队打造的智能仿生手,在盲盒取物环节精准抓取指定方块,终结了欧美选手对上肢组金牌的垄断。当价值40万元的进口仿生手与成本不足其十分之一的“中国方案”同台竞技,这场科技与生命的双重突围,正在为千万残疾人推开一扇新大门。

2024年10月,在瑞士半机械人仿生奥运会赛场上,来自苏州的残疾人徐敏戴着国产智能义肢,成功摘得中国在全球仿生奥运史上的第一枚上肢组金牌。

“瑞士这场比赛,比以往增加了10个项目,比如盲盒取物,东西在盒子里,被盖住,需要手指有触感才能成功抓取指定物品。但是我们的仿生手是没有触觉的,怎么办?”徐敏回忆起当时的备赛场景,紧张感还是记忆犹新。

如今,徐敏使用仿生手竟然能拉拉链、插钥匙、换灯泡、摞杯子。仿生手从科幻大片走进现实世界,给肢残人带来“触手可及”的温暖。

徐敏的背后,是一支来自中国江苏的青年科研团队,项目负责人、东南大学仪器科学与工程学院讲师胡旭晖和伙伴们在比赛最后两个月,研发出在仿生手上安装摄像头的解决方案。摄像头看到盲盒内的物品,把信号传给徐敏,让她第一时间确认目标物。“国外没有一个队伍完成这项操作,只有中国队完成了。”徐敏自豪地说。

这次大赛,中国科研团队向世界展示了人机共融、“中国智造”的智慧风采。与欧美选手佩戴的价值40万元的仿生手相比,徐敏这只“冠军手”成本在3万元左右,为它将来走进千万肢残人家庭,带来更大可能。这只手臂,既能拎起重量超过5斤的菜篮,也能捏住直径1厘米的纽扣,装上“天眼”摄像头后,不但破解了最难的盲盒任务,也将助解肢残人生活中的许多难题。

徐敏19岁时因工伤致残,右袖管空荡了整整25年。“徐敏”们的困境,成了胡旭晖团队,还有各级残联不断创新的动力。

如何让前沿技术惠及残疾人生活?江苏正在酝酿一系列计划。省残联理事长姜爱军告诉记者,江苏将推动建立助残科技成果转化补贴政策,优先将智能辅具等创新产品纳入政府采购及残疾人辅具适配补贴目录,并建立“江苏省科技助残联盟”和“科技助残人才专项库”。此外,长三角区域智能康复辅具实验室(江苏)分中心也在筹建中。

突破成本限制,

要让最需要的人用得起

国产仿生手的诞生,源于科技与助残的双向奔赴。几年前,胡旭晖在东南大学攻读硕士研究生时,导师给他布置了一项假肢研究课题。2019年,经苏州残联介绍,徐敏成为该课题项目受试者。

但徐敏从来没有戴过假肢,肌肉萎缩严重。胡旭晖团队与徐敏持续沟通,搜集各种信号和数据,让徐敏戴上仿生手后不断完成抓握动作。

一开始,仿生手的肌电控制信号很弱。肌电控制,就是当受试者想做抓握动作时,残肢肌肉会释放微弱的电信号,贴附在皮肤上的电极就像翻译官,将信号转化为机械指令。听起来简单,但实际操作中却困难重重。

于是,科研团队发明了马甲肩带。现在,除了露在袖子外的手部结构外,还有一部分像半个马甲似的肩带穿在徐敏右肩上。这半个马甲能采集上臂和肩部的神经信号,马甲上的传感器还能感知主人肩背的姿态和紧张程度,调控手部拿捏力度。“这种控制方式,在已有假肢里没有先例。因此,如何制作背带、用哪种材料和工艺、如何穿戴,都要不断测试,才能达到更舒适的效果。”胡旭晖解释道。

“试试看,它或许能成为你的新肢体。”胡旭晖带来智能仿生手,也带来了新希望。

“胡博士告诉我,要坚持穿戴训练,包括睡觉时,我的大脑都在复盘抓握、摇摆动作,让它的信号越来越强。”徐敏说道。

实验室荧光屏前,胡旭晖团队正在反复调试触觉反馈系统。这支由90后、00后年轻人组成的团队,用5年时间改写了仿生手的研发逻辑。“真正的科技向善,是让最需要的人用得起。”胡旭晖介绍,团队最先突破的就是成本限制,以国产电机替代进口电机,用3D打印技术实现个性化定制,用云端算法压缩硬件成本。

采访中,胡旭晖表示,目前的研发还不够完美,他们还在持续优化中。比如如何让仿生手的五指形态更逼真,如何加上触觉感知力,让手部功能更精细。他们希望将仿生手推向市场,为更多特殊人群所用,“和企业合作,量产可能还需5年,但科技向上、向善的步伐,永不停歇。”胡旭晖对未来充满期待。

破局1.71%,

让无数个“徐敏”圆梦

中国有8500万残疾人,但智能仿生辅具器具仍是“奢侈品”,普及率仅为1.71%。这背后,是无数个“徐敏”的长久渴望。政府“十四五”规划也将智能辅具写入国家战略,每个创新突破都在提升社会文明的刻度。

值得一提的是,徐敏在比赛中使用的仿生手由东南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联合研发。而苏州正在打造的医疗器械科技产业园,已集聚生物梅里埃、赛默飞世尔、鱼跃医疗等龙头和创新企业超1400家,产业产值规模超500亿元。

越来越多的科技创新产品问世,给残疾人带来便利。由苏州本土孵化的企业开发的无障碍地图已累计服务4523万人次。苏州还鼓励养老院、康复机构使用康复机器人等科技产品,将眼控仪、助盲帽等智能设备纳入辅助器具适配服务产品目录,提升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中国残联、江苏省残联、苏州市政府此次共同签约科技助残战略合作协议,意味着更多科技助残项目即将落地。苏州市副市长查颖冬介绍,该市向企业提供成果转化、创业孵化等一站式服务,设立科技助残专项资金,出台金融支持政策,为符合条件的企业提供创业启动资金、贷款贴息、项目资助等支持。

未来,苏州科技企业还将在智能导盲狗、仿生器官、肌肉外骨骼等重点产品上不断投入,在孤独症AI辅助诊断系统、VR社交训练平台、脑机接口干预等前沿技术上开展攻关,打造全场景残疾人友好城市。

科技创新给了“徐敏”们重生的羽翼,或许它们现在还不完美,却可以让生命裂痕慢慢弥合。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拉萨又一超市开业啦! 转自:拉萨发布7月30日,拉萨经开区首家垃圾分类积分兑换超市在阳光新城小区正式开业。市城管局组织各区...
永州通报:副县长、局长等36人... (来源:政事儿)转自:政事儿湖南永州市政府网站8月1日消息,永州市委市政府通报第二轮省生态环境保护督...
和世界杯冠亚军机器人PK点球是... 今年,ChinaJoy BTOC互动娱乐馆在智能硬件、智能汽车、智慧家居等主题展区基础上,全新推出智...
中国公民接连在日遇袭,我使馆严... 8月1日,中国驻日本大使馆发文称,中国游客在大阪遇袭,我馆再次提醒在日中国公民和游客务必加强安全防范...
认准这个标志,电子坐便器选购指... (来源:上观新闻)随着生活品质的提升,人们对健康家电的需求日益强烈,电子坐便器受到消费者青睐,安全性...
北京密云:潮白河等河道水流湍急... 转自:北京青年报客户端8月2日,密云区水务局发布提示,密云水库泄流期间,潮河、白河、潮白河河道水流湍...
独居老人不开空调致心梗 高温天... 连日来,西安持续40℃以上高温,高温“烤”验下的急诊室迎来就诊高峰。记者从西安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急诊...
甘肃省速度滑冰(速度轮滑)系列... 中国甘肃网8月2日讯(西北角·中国甘肃网记者 张振国 文/图)8月2日,“巩固和扩大‘带动三亿人参与...
29岁“荷兰弟”或将暂别演艺圈... 近日,“荷兰弟”汤姆·赫兰德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可能会在2027年暂别演艺圈,“能在职业生涯中拥有暂时停...
首富们的自杀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师研报,权威,专业,及时,全面,助您挖掘潜力主题机会!   来源:华商韬略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