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曦 杜延卿
5月9日,走进位于安顺经开区的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蘑菇种植基地,一排排整齐的大棚上,深蓝色的光伏板在阳光照射下闪烁着光芒。
“以前,我们种植蘑菇耗费大量电能控制大棚内温度和湿度,成本居高不下。”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艺说,现在棚顶的光伏发电板如同“小太阳”,源源不断地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驱动大棚内的恒温设备、通风系统。
据了解,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分两期建设。一期投资1000万元,现已完工并投入使用,实现发电量3.2兆瓦时;二期投资1826.9万元,工程计划于6月开工建设,建设光伏发电单日规模5.99兆瓦时。
该项目采用“农业种植+光伏发电”模式,光伏板安装在生产厂房屋面和种植大棚顶,不占用额外土地、不改变土地使用性质,实现空间高效利用。不仅如此,发电量过剩时,还可将多余电量并入电网,为企业带来额外收益。
“分布式光伏项目可降低企业生产成本30%,还可将多余电量并网销售,预计年收益可达198万元,助力企业降本增效。”陈艺说。
为使光伏项目与蘑菇种植更好结合,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对大棚结构进行优化。光伏板安装高度和角度经过科学设计,既保证充足光照用于发电,又为蘑菇生长创造适宜的半阴环境。
“将光伏板都安装在棚顶后,蘑菇的生长环境将更稳定,产量和品质均会有提升。”贵州聚福菌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松霖说,在光伏板“庇护”下,大棚内温度波动减小,湿度保持均衡,蘑菇生长周期更加规律,平均产量可提高15%。
据了解,近年来安顺积极探索光伏产业与特色农业、工业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当地企业充分利用厂区空间,在棚顶布局分布式光伏发电板,实现棚下产业兴旺,棚顶追光逐日。
截至2024年9月,该市全容量并网光伏项目达到32个,装机总容量超过400万千瓦。如今,安顺市已建成全省首个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关岭自治县盘江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项目,以及紫云自治县的后窑和麻园光伏电站等多个大型光伏电站,这些项目成功建设和投运,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着源源不断的绿色电能。
下一篇:我省首笔生态补偿付款保函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