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喜可贺!万科的一笔美元债如期还上了!
万科(5月13日)切切实实传出了好消息,wind终端信息上显示,万科旗下一笔于5月12日到期、发行总额4.23亿美元、利率3.15%的美元债,余额已显示为零,这意味着万科的这笔境外债已经按时还上了,没展期,没违约。
虽然说,4亿美元的债,金额不算大,但能按时还上的意义远大于金额本身,还不上的话,问题可远远不止一笔债,可能是源源不断的揣测和猜疑,负面舆情。
平心而论,这两年,万科过得很辛苦,舆论攻击不间断,企业自己也在努力,2024年上半年制定了“一揽子方案”,包括:
排在首位的是,实现总体负债规模下降,财务恢复稳健,债务规模、债务结构等方面达到行业优秀水平。
其二、明确综合住区开发、物业服务和租赁住宅三大核心业务,清理和转让非主业的财务投资,资产交易、存量盘活,全面完成战略和业务的瘦身健体,实现战略聚焦与能力聚焦,做好、做强、做精主业,打造行业产品标杆和服务标杆。
其三、完成融资模式转型。从统借统还、主体信用为主,逐步转向以项目和资产信用为主的融资模式,利用好房地产协调融资白名单、经营性物业贷等工具。
努力也有成效的:
在经营端,全年销售回款率保持在100%以上;2024年大宗资产交易完成54个项目交易,合计签约259亿元;通过存量资源盘活新增和优化产能412亿元,回收现金超百亿。
在融资端,2024年新增融资和再融资948亿元,新增融资的综合成本3.54%;经营性物业贷落地293亿元;白名单项目申报178个。完成93亿元的境内公开债券和折合人民币约104亿元的境外公开债券偿付。
深圳地铁给万科站台后,市场上已经有不少猜测了,一部分同行认为,国资都站台了,万科这波肯定稳了;但也有另一种观点认为,有国资站台自然是好事,也是极高的待遇,但想要彻底走出来,也没那么容易,现在的环境无论对民企,还是国央企都并不友好,只有企业本身能转动起来,才能谈的上“能不能活”。
2023年年底以来,深圳国资国企及深铁集团也确实给到了不少支持:
帮助万科处置流动性较低的不动产和长期股权投资,参与印力消费基础设施REIT认购、支持万科完成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项目转让、受让公司所持有的红树湾物业开发项目投资收益权等,同时协调各类金融资源,帮助万科开展融资。
2025年1月27日,深圳地铁集团强势进驻万科,万科原有管理层来了场大洗牌,三个核心人物退了下来。
郁亮辞去董事会主席职务,继续担任公司董事,并担任执行副总裁职务;
祝九胜辞去公司董事、董事会投资与决策委员会委员、总裁、首席执行官、授权代表等职务,辞职后不再担任公司任何职务。
朱旭辞去公司董事会秘书、公司秘书、授权代表等职务,辞去上述职务后,仍在公司工作。
当然,这中间有个时间点的问题,如果企业能有大笔资金进来,那就另说,不是不可能,但难度是有的。现在的整体行情虽然有改善,但还没有到企稳的地步,这两年万科也并没有怎么拿地,有效的货是不是能跟得上也是个问题。压力可想而知是不小的。
现在的主基调是“止跌回稳”,虽有向好的进展,但这条路注定是难走,企业也并没有走稳,不少民企还是观望,硬撑;国央企也不是就完全稳了,现在头部的某些国央企,已经表现出拿地乏力的迹象了,如果说再不拿地,手里的货肯定跟不上,大概率是要下来的。
当务之急是什么?稳市场,要把企业稳住了。
企业都在努力活着,融创始终不妥协,旭辉也想活下来,彻底站起来,碧桂园也在为进入新常态的正常经营状态做准备……
再给企业一些空间和时间,无论是给万科,还是给其他企业,让国央企迸发生命力,让民企也依然如劲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