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收增长但盈利质量待提升
1营业收入:增长35.24%,业务结构有变化
2024年,海峡创新营业收入为169,004,033.23元,相较于2023年的124,968,427.97元,增长了35.24%。从业务构成来看,智慧城市与金融业务收入为151,981,539.21元,占比89.93%,同比增长74.00%,成为营收增长的主要动力;智慧医疗与商业业务收入17,022,494.02元,占比10.07%,同比下降54.75% 。这表明公司在智慧城市领域的拓展取得了一定成效,而智慧医疗与商业业务则面临收缩。
年份 | 营业收入(元) | 智慧城市与金融业务收入(元) | 智慧医疗与商业业务收入(元) |
---|---|---|---|
2023年 | 124,968,427.97 | 87,346,100.86 | 37,622,327.11 |
2024年 | 169,004,033.23 | 151,981,539.21 | 17,022,494.02 |
2净利润:扭亏为盈,非经常性损益贡献大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680,010.88元,而2023年为 -314,196,313.53元,实现了扭亏为盈,增幅达101.81%。不过,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为 -132,579,624.72元,2023年为 -195,223,827.25元,虽亏损幅度有所收窄,但仍为负值。公司净利润的转正主要得益于非经常性损益,如减持蜂助手股票及部分影院闭店产生的资产处置损益等,金额高达138,259,635.60元。这意味着公司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仍有待加强,盈利质量存在一定不确定性。
年份 |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元) | 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元) | 非经常性损益(元) |
---|---|---|---|
2023年 | -314,196,313.53 | -195,223,827.25 | -118,972,486.28 |
2024年 | 5,680,010.88 | -132,579,624.72 | 138,259,635.60 |
3基本每股收益与扣非每股收益:转正与亏损的反差
基本每股收益为0.01元/股,相较于2023年的 -0.47元/股实现转正,主要原因是净利润的扭亏为盈。然而,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每股收益为 -0.20元/股,仍处于亏损状态,反映出公司核心业务的盈利能力不足,投资者需关注公司主营业务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费用控制与研发投入
1费用整体情况:财务费用增长明显
2024年公司费用情况如下:
费用项目 | 2024年(元) | 2023年(元) | 同比增减 |
---|---|---|---|
销售费用 | 6,968,505.49 | 7,894,034.18 | -11.72% |
管理费用 | 39,642,446.57 | 42,213,381.45 | -6.09% |
财务费用 | 55,150,237.73 | 42,262,992.64 | 30.49% |
研发费用 | 9,569,161.40 | 10,006,766.55 | -4.37% |
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均有所下降,其中销售费用下降主要系业务调整等因素;管理费用的降低得益于公司内部管理的优化;研发费用的减少可能会对公司未来创新能力产生一定影响。而财务费用增长30.49%,主要系报告期内利息费用增加所致,这可能与公司的债务结构和融资规模有关,较高的财务费用会对公司利润产生挤压。
2研发投入:金额与占比双降
2024年研发投入金额为9,569,161.40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66%,2023年研发投入金额为10,006,766.55元,占比8.01%。研发投入金额和占比均出现下降,虽然公司在研项目如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防控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等对提升竞争力有潜在作用,但研发投入的减少可能影响公司长期技术创新和业务拓展能力,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或对公司未来发展形成一定挑战。
3研发人员情况:数量与占比下降
研发人员数量从2023年的34人减少至2027人,变动比例为 -20.59%;研发人员数量占比从23.78%降至18.75%。从学历和年龄结构看,本科、硕士学历人员数量均有下降,30岁以下及30 - 40岁人员数量减少,40岁以上人员数量有所增加。研发人员的变动可能影响公司研发项目的推进和创新活力,公司需关注研发团队的稳定性和人才储备。
年份 | 研发人员数量(人) | 研发人员数量占比 | 本科(人) | 硕士(人) | 30岁以下(人) | 30 - 40岁(人) | 40岁以上(人) |
---|---|---|---|---|---|---|---|
2023年 | 34 | 23.78% | 2 | 25 | 5 | 17 | 12 |
2024年 | 27 | 18.75% | 1 | 19 | 2 | 10 | 15 |
现金流波动与风险
1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下降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69,365,295.11元,2023年为17,633,170.10元,同比下降493.38%。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公司新增项目经营成本、采购管理等因素,导致现金流出增加。经营活动现金流的恶化可能影响公司的资金周转和日常运营,公司需优化项目成本管理和采购策略,确保经营活动现金的合理流入。
2投资活动现金流:净额显著增加
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66,049,345.58元,203年为1,158,244.53元,同比增加14,236.29%。这主要得益于报告期内减持蜂助手股票,使得现金流入大幅增加。投资活动现金流的改善短期内对公司资金状况有积极影响,但公司需合理规划投资,确保资金的有效配置,以实现长期稳定发展。
3筹资活动现金流:净额大幅下降
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80,294,330.71元,2023年为61,379.43元,同比下降130,916.35%。主要原因是报告期内归还借款及财务费用增加,导致现金流出增多。筹资活动现金流的减少可能限制公司未来的融资能力和业务扩张能力,公司需优化债务结构,降低财务费用,确保筹资活动的稳定性。
风险与高管薪酬情况
1可能面对的风险
公司面临多种风险,包括外部环境及市场竞争风险,智慧城市行业竞争加剧,需适应政策和市场变化;新领域开拓风险,新业务发展存在不确定性;投资业务风险,存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波动、减值及投资项目退出风险;应收账款回款风险,可能面临坏账损失和现金流动性不足;人才竞争及流失风险,业务调整和行业竞争可能导致核心人员流失;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遭受不利影响的风险,公司曾因违法违规行为被实施其他风险警示,需健全内部控制制度。这些风险将对公司未来发展构成挑战,投资者需密切关注。
2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报酬情况
董事长姚庆喜报告期内从公司获得的税前报酬总额为0元,在关联方获取报酬;总经理王维山离任前报酬为80.72万元,离任后为0元;副总经理俞晶离任前报酬为20.13万元;副总经理殷逸轩离任前报酬为4.02万元。独立董事林杰、张梅、尹德军报酬均为12万元。高管薪酬情况反映了公司的薪酬政策和治理结构,投资者可关注薪酬与公司业绩的关联性及合理性。
声明: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本文为AI大模型基于第三方数据库自动发布,任何在本文出现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个股、评论、预测、图表、指标、理论、任何形式的表述等)均只作为参考,不构成个人投资建议。受限于第三方数据库质量等问题,我们无法对数据的真实性及完整性进行分辨或核验,因此本文内容可能出现不准确、不完整、误导性的内容或信息,具体以公司公告为准。如有疑问,请联系biz@staff.sina.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