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金融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高质量服务。”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完善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标准体系和基础制度。3月初,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的指导意见》(下称《指导意见》),明确了金融“五篇大文章”的重点领域和主要着力点,其中对完善标准体系提出了具体的工作举措。
“五篇大文章”构成了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新驱动力,也为金融行业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指明了方向。
作为地方金融的中坚力量,青岛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这“五篇大文章”,持续创新金融服务模式,优化金融产品供给,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也为全国金融机构探索高质量发展路径提供了宝贵经验。
创新引领,为高质量发展插上“科技之翼”
在金融“五篇大文章”中,科技金融居首位。
在科技创新成为国家战略核心的当下,新质生产力已成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关键力量。
青岛农商银行深刻理解把握新质生产力的内涵与外延,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以科技金融为轴,撬动新质生产力跃升,构建出一套适配创新生态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初创期企业的“人才贷”打破抵押物依赖,将高层次人才团队估值量化为授信参数;成长期企业的“知识产权质押保险贷”通过动态评估专利价值,嫁接保险风险分担机制,化解轻资产困局;成熟期企业则依托“投贷债股租顾”综合服务,穿透产业链整合与跨境扩张的全周期需求。
截至2024年末,青岛农商银行服务科技型企业数量达1228户,金额超140亿元;对青岛市专精特新企业服务覆盖率超40%。
在科技金融服务中,青岛农商银行还特别注重金融产品的创新性和灵活性。
一家拥有多项发明专利的专精特新企业,因研发投入骤增面临资金缺口。青岛农商银行得知后,迅速行动,以“知识产权质押保险贷”为突破口,仅用1天就完成了500万元贷款审批,解了企业的燃眉之急。
新质生产力之“新”,还有传统产业的升级向新。青岛农商银行积极响应国务院常务会议关于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决策部署,创新推出“技改贷”等支持重点领域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项目的金融产品,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支持高端化工、智能家居等青岛传统产业技术升级改造、设备升级改造等重点项目,发放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240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青岛农商银行通过“行长访小微”“千企万户大走访”等活动,积极对接政府、创投、保险等机构,构建“贷债股保”综合服务体系,为科技企业搭建了从信贷到资本市场的“一站式”服务。
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国家命题下,青岛农商银行的这场科技金融实验,或许正在书写中小银行转型升级的另一种可能。
践行使命,绘就绿色发展新画卷
绿色,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正引领着经济社会迈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征程,而绿色金融,无疑是推动这一绿色变革的关键力量。
青岛农商银行敏锐捕捉到时代发展的脉搏,积极响应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毅然扛起绿色金融先行者的大旗,为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注入源源不断的金融“活水”。
从公司治理机制的完善,到绿色金融产品的创新,再到绿色信贷投放力度的加大,青岛农商银行在绿色金融领域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发展之路。
在绿色金融实践中,青岛农商银行深知制度保障的重要性。为此,该行印发了《绿色金融管理办法》,搭建起全面绿色金融管理体系,明确了绿色信贷的目标客群和激励约束机制,让绿色信贷业务在规范的轨道上稳健前行。
在内部资金转移定价(FTP)和经济资本占用方面,青岛农商银行展现出了前瞻性的战略眼光。该行减少绿色信贷的经济资本占用内部考核,给予分支机构一定范围的利率定价权,大大激发了它们开展绿色信贷业务的热情。
为了进一步激励分支机构开展绿色信贷业务,青岛农商银行还设置了一系列绿色信贷考核指标,并专设“绿色信贷争先奖”“碳减排政策支持奖”“绿色信贷产品创新奖”等奖项。
截至2024年12月末,该行绿色贷款余额达139亿元,较年初增长29%。视线越过业务数据,更具战略价值的变革正在发生——
面对绿色低碳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的市场背景,青岛农商银行积极适应市场变化,不断优化和升级绿色金融产品。
青岛农商银行推出的“绿碳转型贷”等创新产品,正是其顺应市场趋势、满足绿色企业和项目多样化需求的生动体现。
同时,依托山东省工业重点领域企业“两维三色”名单及青岛市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青岛农商银行精准识别转型主体,从行业、企业、项目三端发力,制定差异化金融、产业政策,推动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有效衔接,为绿色低碳转型提供了全方位、多层次的金融支持。
深入剖析青岛农商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逻辑,不难发现其背后蕴含着“看未来、看趋势、看社会效益”的深刻理念。
在区域布局上,该行紧紧围绕七大绿色低碳转型产业目录,深耕节能领域、环保领域、资产循环利用、清洁能源、绿色建筑、绿色交通六类绿色客群,构建绿色产品服务体系。
在环保领域,该行加大固废处理、污水处理及大气污染治理的支持力度,通过碳减排政策工具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已累计申报符合碳减排贷款超14亿元。
青岛农商银行为一家从事绿色低碳能源循环使用的能源科技公司贷款4400万元,支持其通过收集周边养殖场的畜牧粪便进行循环处理,产出沼气、沼渣肥和沼液肥等,有效助力固废垃圾“变废为宝”。
广覆盖、深服务,助力小微企业与“三农”发展
普惠金融,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支持乡村振兴、保障就业民生的重要途径,紧密连接着金融机构与社会的各个层面。
青岛农商银行始终坚守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和以“支农支小”为主的市场定位,聚焦“客群为重、质量为要、风控为本、合规为先、队伍为基”的经营方针,创新实施普惠信贷工厂模式,为小微企业和“三农”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在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方面,青岛农商银行展现出了强大的创造力与执行力,以“客群分层+场景穿透”为导向,构建“金穗惠农、金穗惠企、金穗惠商、金穗惠科、金穗e贷、房抵贷”六大产品体系30余款产品,涵盖了信用贷款、保证贷款、抵质押贷款等多种担保方式,有效解决普惠客群融资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
青岛农商银行与各类机构的合作更是为其普惠金融产品创新注入了新的活力。
与青岛市农业融资担保公司携手推出“牛转乾坤贷”奶牛养殖专属信贷产品,为奶牛养殖行业提供了精准的资金支持,助力养殖户扩大规模、提高效益;同时还推出“碳惠保”绿色贷款产品,将绿色金融与普惠金融有机结合,为环保产业和可持续发展项目提供了有力的资金保障。对接农村产权交易中心,围绕农村“三地一权”抵质押开展支农产品模式创新,盘活农村抵质押资产。
此外,与青岛市人社局合作推出的“创业担保贷”,已为青岛市近3000位创业者累计发放创业贷款近10亿元,成为创业者实现梦想的强大助力,有效推动了创业就业工作的开展。
产品创新只是青岛农商银行普惠金融发展的一部分,优化服务流程和提升审批效率同样是其重点工作。
青岛农商银行搭建了“总、分、支”三级联动的普惠金融组织架构,并高标准打造了“信贷工厂”,实现了普惠金融业务的集中审查审批和标准化流程管理。
自2023年11月正式实施“信贷工厂”模式以来,全行分支机构3000万元及以下全部普惠业务集中至总行普惠金融部审查审批,极大地提高了审查环节的效率,让普惠金融业务的办理更加快捷、高效。同时,该行还重塑信贷流程,简化授信用信审批链条和办贷材料,让客户在办理贷款时能够享受到更加便捷、高效的服务体验。
在服务乡村振兴方面,青岛农商银行坚持以“支农支小”为主的市场定位,全力服务乡村振兴。
具体来看,青岛农商银行通过创新推出“芯养贷”“碳惠保-生猪贷”等特色金融产品,有效破解了畜牧养殖主体的融资难题;通过布设普惠金融服务点、推进政务服务下乡进村等方式,将基础金融服务延伸至村庄、社区乃至海岛和山村,真正做到了金融服务广覆盖;开展“金融知识进乡村”“送金融知识下乡”等活动,提高了农村居民的金融素养和风险防范意识。
用心用情,守护银发客群的幸福晚年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养老金融已成为金融机构服务民生、履行社会责任的重要领域。
青岛农商银行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践行金融为民初心,加快全方位、全流程养老金融体系建设,为银发客群提供了优质、便捷的金融服务。
在养老金融服务中,青岛农商银行注重从客户需求出发,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该行围绕银发客群推出了“七彩康年”特色品牌,涵盖储蓄、理财、保险等多个领域。其中,“七彩存”“七彩理”“七彩保”等专属金融产品充分满足了老年客户资产保值与财富传承的需求。
青岛农商银行的服务触角不仅延伸至老年客群本身,还主动加大对养老配套产业的支持力度,助力城市基本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截至2024年12月末,青岛农商银行为支持养老服务机构累计发放贷款38,455万元,较年初增加5268万元。
青岛农商银行通过优化厅堂设施、简化业务办理流程、完善手机银行等线上渠道的适老化服务支撑等方式,不断提升老年客户的服务体验。
青岛农商银行进一步增配电子血压仪、智能体脂秤等智能设备,设置爱心专区,提供便捷服务;加快自助设备适老化改造,推出视频银行、智能语音等智慧服务,打破了时空限制,让老年客户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面对面的贴心服务;通过优化手机银行界面和功能设置等方式,降低了老年客户使用数字金融产品的门槛和难度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丰富老年客户的文化生活和精神世界,青岛农商银行还积极开展各类文化娱乐活动,通过举办书法、绘画、舞蹈等比赛和展览活动,让老年客户在享受金融服务的同时感受到了生活的乐趣和温暖。
青岛农商银行充分发挥点多面广、地缘人缘优势,分区域开展差异化金融服务。
针对农村地区老年客户众多的现状,该行依托广泛布设普惠金融支付服务点,满足农村多元化金融服务需求,同时,联合政府部门推进政务服务下乡进村,打造集“金融+政务+便民”于一体的农村金融服务体系建设目标;面向城区新市民客户,该行搭建“金融+”活动平台,与广电、康养机构等合作伙伴紧密合作,为老年客户提供了义剪、义修、义教、义诊等公益活动和健康服务。
数智赋能,构建金融新生态
在数字化转型的大潮中,青岛农商银行主动作为、靠前行动,通过运用数字化、智能化手段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产品,持续提升金融服务可得性和数字经济、实体经济融合力度。
青岛农商银行加强顶层设计,明确打造全国农商银行“数智赋能标杆”战略目标及“三年三步走”战略部署,围绕“线上线下融合最佳的上市数智银行、生态银行、绿色银行”的战略愿景,加快深层次、全方位的数字化转型。
青岛农商银行强化数字产业化金融支持,聚焦集成电路、新型显示等重点产业,深耕产业专业化园区和重点项目,加速推进数字技术、应用场景和商业模式融合创新,聚焦数智营销、产业链服务、乡村振兴建设、数智风控等重点领域,提高先进技术、数据资产向生产力转化的效率,创新授信、贸易融资、供应链融资等产品及服务模式。
该行还通过大数据建模分析企业订单、物流等相关信息实现信贷资金实时跟进、精准投放,推动解决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融资慢”问题;以政府、链主、链企、金融机构等六方合作模式,建设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推动供应链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发展。
通过建设全链条、全场景、全产品的供应链金融服务体系,将金融服务深度嵌入链上企业的生产、经营、结算、融资等环节,实现了供应链“四流合一”。
在金融科技赋能金融服务方面,青岛农商银行同样表现出色。该行通过建设企业级数据中台和技术中台等方式明确了数据资产分布和数据含义,并建立了关键数据资产目录,为其在数字金融领域的持续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数字金融生态构建方面,青岛农商银行通过加强与创投、保险、证券等公司的业务合作,为科技型企业提供了从传统的单一信贷产品拓展到涵盖授信融资、债券发行、股权投资、并购贷款等多元化服务,积极参与各类金融科技创新活动和竞赛等方式,不断提升自身在数字金融领域的创新能力和影响力。
在金融赋能实体经济的征途中,青岛农商银行以“五篇大文章”为笔,蘸满科技金融的精准墨汁、绿色金融的深耕色彩、普惠金融的广覆笔触、养老金融的守护温情、数字金融的智领锋芒,在时代的画卷上绘就了一幅金融“五篇大文章”高质量发展的壮丽新蓝图。
潮涌东方,向新而行。在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大方向上,青岛农商银行将“五篇大文章”嵌入胶东半岛的产业肌理,将地方禀赋转化为数据资产,将社会需求重构为创新场景,用价值创造重塑存在意义,找到一套既契合国家战略又独具地方特色的区域经济升级方法,为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青农商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