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4日,国家卫健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实施方案(2025-2030年)》。《方案》提出,到2030年,规上医药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数智化转型全覆盖,数智技术融合创新能力大幅提升,医药工业全链条数据体系进一步完善,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生态体系进一步健全。
《方案》重点布局了数智技术赋能行动、数智转型推广行动、数智服务体系建设行动、数智监管提升行动四大专项行动,通过14项重点工作任务的顺利实施,整体提升我国医药工业数智化转型的能力水平,构建完整的产业生态。
《方案》针对医药研发、医药生产、经营管理决策、医药质量安全保障、医药流通与追溯、医药合同研发生产服务(CXO)等多个核心领域,落实数智转型推广行动,详尽地列出了数据要素、知识模型、工具软件、人才技能等关键要素清单,为医药企业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之间的协同合作铺设了清晰的指引路径,使双方能够有的放矢,携手共创数智化应用场景,从而系统性地推进医药企业的数智化转型进程。
中国医药工业信息中心主任郭文表示,《方案》的发布标志着我国医药产业正式进入以数据驱动、智能赋能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这一政策将深刻重塑行业格局:通过AI研发、智能制造、数字化供应链等技术的全面渗透,显著提升新药研发效率(如缩短临床试验周期)、降低生产成本(如智能化工厂降本),加速创新药和高端制剂突破。
业内人士表示,人工智能等技术可破解医药工业的研发痛点、重构生产流程、优化流通体系。随着《实施方案》印发,医药工业数智化改造成为未来一段时间的主攻方向,全产业链的数字化将提高产业整体效率、质量和创新能力,也将为中医药现代化带来机遇。
据悉,目前,AI制药仍在传统制药框架下进行,主要集中在药物发现和临床前研究两个阶段,涉及靶点发现和验证、候选化合物发现、ADMET(药物吸收、分配、代谢、排泄和毒性)预测,以及制剂、晶型设计等。
AI有望重塑传统制药范式,为新药研发带来更多可能性。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2023年,全球AI制药市场规模为13.8亿美元,预计2026年将达到29.94亿美元,2021—2026年年复合增长率将达到30.47%。量子位智库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AI制药对外合作管线市场规模为15.5亿元,自研管线市场规模为11.6亿元;预计2035年将分别达到1353亿和686.3亿。
研发效率提升方面,根据Statista数据,2023年,全球制药行业研发总支出超过3000亿美元,其中药物发现和临床前研究占比约为25%,市场规模为800亿美元。目前,多数头部AI制药企业可以将药物发现效率提升50%以上,有足够的动力将现有药物发现流程逐步AI化。
东方证券表示,目前来看,AI能够与医疗行业多个环节结合,极大程度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更好的配置研发和医疗资源。AI制药展现出较大的潜力,建议关注:药明康德(02359)、康龙化成(03759)、美迪西(688202.SH)、泓博医药(301230.SZ)、成都先导(688222.SH)、药石科技(300725.SZ)、晶泰控股-P(02228)等。
相关概念股:
药明康德(02359):2024年药明康德全年营收达到392.41亿元,剔除新冠商业化项目后同比增长5.2%,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润105.83亿元,经调整non-IFRS归母净利率更是达到27.0%,创下历史新高。
康龙化成(03759):康龙化成2024年年度营业收入122.76亿元,同比增长6.3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7.93亿元,同比增长12.01%。
医渡科技(02158):医渡科技致力于推动AI医疗领域的前沿创新,依托“AI医疗大脑”YiduCore,打造专业、高效、精准且普惠的人工智能产品与解决方案,现已全面覆盖公共健康、临床与疾病研究、医疗管理、新药研发及健康管理等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