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党建促脱贫,建强村级班子是前提。
“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靠头羊。”
要加强支部建设,探索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联建共建党组织等办法,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要抓住关键,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注重选拔重用优秀村干部、大学生村官,推行和深化从机关选派优秀干部到贫困村任第一书记工作,保持村班子队伍“一池活水”。
抓党建促脱贫,党员作用发挥是重点。“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
脱贫攻坚中,必须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针对贫困村普遍存在队伍老化、青黄不接、教育管理难等问题,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一步拓宽农村基层党员来源渠道,注重从农村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创业就业人员中选拔培养发展党员,加大在青年农民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力度,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鼓励党员带头发家致富做示范,带头学习技术、带头发展产业、带头脱贫奔小康;鼓励党员主动与贫困群众结成对子,在信息、资金、技术等方面给予全方位的帮扶,激励贫困群众心热起来、行动起来。
党的十八大以来**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那么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笔者认为抓实抓好党建工作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用责任制管责任人,以责任人带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盘棋”的党建工作理念。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要培养党组织书记探索新机制、新办法,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实现富民强村。
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将贫困村纳入后进村,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的力度,推动贫困“摘帽”。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等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促进脱贫攻坚。
三是要大力推进干部下乡驻村,凝聚各方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精准选派驻村级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到贫困地区工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到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党的十八大以来**将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把扶贫开发工作摆在了突出的位置。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扶贫攻坚”改为“脱贫攻坚”,体现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决心。那么如何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笔者认为抓实抓好党建工作是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工程的重要途径。
一是要强化党组织书记抓党建第一责任人职责,坚持“用责任制管责任人,以责任人带一班人,以一班人活一盘棋”的党建工作理念。抓好带头人队伍建设,加大贫困地区党组织书记培训力度,提高带领群众脱贫致富能力。要培养党组织书记探索新机制、新办法,逐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能力,从而实现富民强村。
二是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推动发展、服务群众的作用。将贫困村纳入后进村,加强整顿软弱涣散后进党组织的力度,推动贫困“摘帽”。通过“合作社+党组织”等方式,把党在农村的政治优势和专业合作社的经济优势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党建促进脱贫攻坚。
三是要大力推进干部下乡驻村,凝聚各方力量,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精准选派驻村级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到贫困地区工作。建立党政领导干部直接联系贫困村、贫困户制度,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沉下身”,到村到户开展扶贫工作,通过包联帮扶推动脱贫攻坚工程。
四是要加强教育培训。一方面是要加强党员干部的教育培训,提升党员干部队伍服务脱贫攻坚能力。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和“党员致富带头人”的作用,带头创业就业,深入探索符合带动贫困户脱贫的有效途径,努力帮助贫困户找准致富门路、持续增加收入。另一方面要加强贫困群众的教育引导,通过党员包联等宣传政策法规,通过培训教育切实提高贫困户的实用技术技能,引导贫困户增强自我发展能力,激发贫困地区内生动力。
“十三五”时期,脱贫攻坚工程可以说是“最艰巨的任务”。只有找准党建工作和脱贫攻坚的结合点,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脱贫,才能全面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
村级党组织书记在脱贫攻坚中的主体责任一是政治引领,这是脱贫攻坚的核心。
要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推动脱贫攻坚各项政策在党员干部和群众心里“生根发芽”。同时要进一步压紧压实贫困村党支部书记“第一责任人”责任,注重提升基层治理服务能力,确保党的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时刻做到哪里有贫困哪里就有党员,哪里有党员哪里就有党的组织,哪里有党的组织哪里就有健全的组织生活和坚强的战斗力。
二是健全制度是关键。党支部是党在基层阵地上的战斗堡垒,是基层党员和群众的“主心骨”,必须始终坚持思想上严格要求、组织上严格管理、制度上严格约束。
坚持和运用好“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主题党日等基本制度,营造批评和自我批评的良好风气。牢固树立“支部搭台、党员唱戏”的意识,结合支部主题党日开展专题学习教育活动,深挖根植于乡土的民间典型,用草根情怀感染更多群众,以“精神脱贫”助力“精准扶贫”。
三是服务群众是宗旨。要不断提高贫困村党支部的服务意识、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深刻把握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的内在要求,使服务成为贫困村基层组织建设的鲜明主题。
要把党组织工作、党员活动与服务群众、脱贫攻坚各项重点任务结合起来,充分整合各方服务群众的资源和力量,创新服务载体,开展服务活动,做到服务全方位,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创造力、党员干部的公信度和人民群众的获得感,让群众“脱贫离不开、生活离不开、感情离不开”。四是推动发展是根本。
引导支持贫困村发展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农村党支部在农村改革发展中的引领作用,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保障作用,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围绕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抓好农村“两新”组织摸排,按照积极稳妥的原则,引导、扶持符合党组织组建条件的产业大户、专业合作社培育建立基层党组织,按照“党组织引领合作社、合作社促进产业发展、产业联动农户致富”的思路,把真金白银投向基层、政策资源下放基层,集中打造一批接地气、有潜质、可推广的抓党建促脱贫攻坚发展项目。
一是“党组织+‘带头人’+贫困户”模式。
大力实施以“三级书记抓党建、建强队伍促发展”为主题的“带头人”工程,把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打造成为精准脱贫的“尖刀团”。 二是“党组织+农场+贫困户”模式。
发挥农村党员在扶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无偿出资成立“专业农场”,经营收入主要用于发展村内公益事业和扶贫助困。 三是“党组织+企业+贫困户”模式。
转变扶贫资金发放方式,盘活扶贫资金,“变‘输血’为‘造血’”,实现精准扶贫。 四是“党组织+园区+贫困户”模式。
以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土地入股等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的执政根基,是农村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
党和国家的各项惠民利民富民政策能否深入人心并有效落地,农村各项工作的推进能否得到农民群众的真正理解真心拥护真诚参与,作为最前哨负责人的村级党组织书记(以下简称村书记),其作用发挥如何就显得极其关键。 一要牢牢把握抓党建就要抓融合,把思路分解到具体工作中。
村书记只有在思想上主动融入行动上主动参与,才能对政策理解得深掌握得准。如我市各地,一个村庄多则几千村民少则几百村民不等,特别是被征地拆迁村,一家一户居住较为集中,村民群众的所思所想所盼就是村“两委”工作的目标和努力方向。
村书记要善于把这些具体的目标分解成为一个个解决问题的举措,避免党建工作与村里其他工作合不到一起融不到一块。“上头千条线,下头一根针”,村党支部主要职责就是牵头抓总,发展经济、村庄治理、造桥修路、救灾救济等一桩桩具体琐事,都需要在党支部的统一领导下,把上头的政策导向与村庄实际紧密结合,把上级的文件精神与群众的愿望呼声紧密结合。
二要牢牢把握抓党建就要带队伍,把目标瞄准在凝聚合力上。队伍建设始终是党的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村书记而言,村“两委”班子成员、团支部书记、民兵连长、妇代会主任、治保主任、调解主任、村民代表、村民组长及全体党员等就是一支值得信赖的工作队伍。
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使其能够围绕各自职责大胆履职依纪依规为村民服务,直接考验着村书记的智慧力及领导力。既要抓大放小,调动个体积极性,不能不分轻重缓急眉毛胡子一把抓,又要注意克服两种倾向:即一种为显示书记的权威地位而摆架子一言堂,大事小事一把抓,听不得不同意见。
另一种为遥控指挥,履职不尽责,过于放任自流。因此,村书记要把目标瞄准在凝聚合力上,把队伍建设抓在手上,把党建责任扛在肩上,要注重在实践中选拔有干事热情、有发展眼光、有群众基础的优秀年轻同志,通过岗位压担子,倒逼其尽快成长,而不是拔苗助长。
三要牢牢把握抓党建就是树正气,把导向体现在民主管理中。要严格按照《党章》及党员干部廉洁自律要求,把心思用在工作上,把精力投到服务中。
特别是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农村土地被大量征用,村级集体经济比较丰厚,城中村的村书记诱惑大风险也大。在村级重大事项决策中,村书记必须“公”字当头,一身正气。
按照“五议两公开”流程依规决策,把权力装进制度的笼子里。越是在利益格局调整、群众关注度较高的敏感问题上,越要守得住底线,堂堂正正处事,干干净净为人。
党务村务财务公开要形成制度化,防止该公开的不公开或真公布假公开现象。要设身处地为村民群众着想,提高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及对工作的认同感。
特别是对村干部任职资格规定的“五不能六不宜”要求,村书记不仅要理直气壮地将其以《村规民约》的形式加以具体化,而且要在实际工作中贯彻到位执行到位,防止鱼龙混杂影响党的执政形象。 四要牢牢把握抓党建就要办实事,把成效落实在民生改善上。
农村工作千头万绪,农民群众想法也千差万别,改善民生就是一件件看得见摸得着的大实事。村书记要善于把握重点统筹,坚持虚功实做,抓好村办公场所的建设,确保议事有阵地,活动有场所,抓规范促提升,着力补齐党建短板,真正让党的旗帜在农村高高飘扬。
要抓好党员固定活动日的经常化,避免盆景式、游戏式活动,使之成为党员发挥作用的窗口,引领示范的镜子,服务奉献的标杆。抓好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机制的落实,根据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普遍存在的薄弱环节,村书记必须守土尽责,强化政治属性发挥,使党内组织生活得到进一步规范。
要运用好党员先锋指数考评这个有力武器,强化对党员服务指数权重的评价,把考评与党员的服务奉献结合起来,点燃每一名党员特别是无职党员的奉献激情,确保月月有主题,季季有内容,在办实事中推动党的建设,以党的建设推动民生改善。
一是“党组织+‘带头人’+贫困户”模式。大力实施以“三级书记抓党建、建强队伍促发展”为主题的“带头人”工程,把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打造成为精准脱贫的“尖刀团”。
二是“党组织+农场+贫困户”模式。发挥农村党员在扶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无偿出资成立“专业农场”,经营收入主要用于发展村内公益事业和扶贫助困。
三是“党组织+企业+贫困户”模式。转变扶贫资金发放方式,盘活扶贫资金,“变‘输血’为‘造血’”,实现精准扶贫。
四是“党组织+园区+贫困户”模式。以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土地入股等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
请参考:(三)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必须做到“四个表率”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孔繁森、郑培民、任长霞等同志的先进事迹催人泪下、感人至深,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经受各种考验,真正做到了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些先进典型,是我们党员队伍中的楷模。
他们视群众生命、党的事业高于一切的感人事迹,兢兢业业为人民服务,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业绩,这些人也是我们党员队伍中的典范。每一位党员要学习他们的先进事迹,立足本职,服务大局,努力做到“四个表率”,以实际行动践行**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一是要做学习型党员的表率。党员要想在各条战线、各行各业上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就必须要以科学发展的眼光,自觉带头学习,领会和把握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用于指导实践行动;不断更新和掌握本部门、本行业内最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使党员自己成为本行业的行家里手,促进党员成为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模范。
二是要做锐意进取的表率。每一位党员不仅要有大局意识、政治意识,同时也要有服务意识和忧患意识。
常常居安思危,才会树立进取意识。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对党员、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的要求不断增高,因此,每一位党员在实际工作中要有昂扬的锐气、敢于创新的勇气,在服务中依法行政,积极带领群众致富发展,努力营造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干事业的发展氛围。
三是要做勤政为民的表率。每一位党员在实际工作和生活中,要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通过多种途径和形式,及时把群众的呼声和诉求向党组织汇报,把党的关怀和温暖送到群众中去。
要紧密结合当前“三问三解”活动,主动向群众宣传解释党的方针政策,在党和群众之间起到桥梁和纽带作用。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中去调查研究,了解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对那些有实际困难却缺乏致富门路的群众进行思想帮助、技术传授、劳动支援,提供脱贫致富信息,拓展销售渠道,解决生产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用实际行动密切党和群众的血肉联系,真心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好事。
四是要做甘于奉献的表率。在中国**的发展历史上,许多革命先烈和仁人志士,为了党的事业,抛头颅洒热血,谱写了“生的伟大、死的光荣”的光辉事迹。
今天,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每一名党员要增强党性意识、法制观念,自觉用党的纪律和制度规范自己的言行,带头知法、懂法、守法。在精神状态上要有不畏艰难、百折不挠的意志;在工作上要求真务实、扎实苦干,廉洁奉公、勤俭办事;要有立足岗位,甘于奉献的精神,勤奋、敬业、扎实工作,创造性地完成党组织赋予的各项工作任务,以自己的模范行为影响和带动身边的群众,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党的事业健康发展,社会才能更加和谐稳定。
一是“党组织 ‘带头人’ 贫困户”模式。
大力实施以“三级书记抓党建、建强队伍促发展”为主题的“带头人”工程,把村级组织“带头人”队伍打造成为精准脱贫的“尖刀团”。二是“党组织 农场 贫困户”模式。
发挥农村党员在扶贫攻坚中的先锋模范作用,由党员无偿出资成立“专业农场”,经营收入主要用于发展村内公益事业和扶贫助困。三是“党组织 企业 贫困户”模式。
转变扶贫资金发放方式,盘活扶贫资金,“变‘输血’为‘造血’”,实现精准扶贫。四是“党组织 园区 贫困户”模式。
以项目拉动、产业带动、土地入股等形式,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