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多年闲置的教育基地,能否重新服务学子?”静海区多位关注教育资源的市民通过天津日报微信公众号表达期盼。静海区教育局创新引入民企资本,仅用4个月就让沉寂多年的原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焕发新生,成功“变身”为现代化高中,今秋将迎来首批学子。
居民刘先生留言反映,位于梁头镇的原静海区中小学劳动教育基地长期闲置,既造成资源浪费,又无法满足区域教育发展需求。市民期盼相关部门能盘活闲置资产,为静海学子创造更多优质学位。“占地近3万平方米的教育场所空置着太可惜,能否让它重新发挥作用?”一位家长在留言中恳切呼吁。
记者实地探访发现,该教育基地占地2.7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94万平方米,此前已闲置多年。针对市民关切,静海区教育局深入调研后,决定以政策创新破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及相关政策,通过公开招标引入优质民企资本办学,实现国有资产高效盘活与教育扩容双赢。静海区教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通过精准对接政策与市场,最终确定由民营企业注资改造,创建非营利性民办高中。在政府全程护航下,项目自年初签约后高效推进,仅用4个月便完成老旧设施改造,新建24间配备智能教学设备的教室、专业实验室及可容纳千人的宿舍、餐厅;同步嫁接优质教育资源,构建小班化教学、导师制培养体系;规划提供1080个寄宿学位,于今年7月启动招生,有效缓解区域高中学位压力。
校方负责人刘女士感慨道:“从资产盘活到学校建成,每个环节都有专班对接服务,真切感受到静海区优化营商环境的决心。”该区教育局承诺,将持续跟踪办学质量,确保民资办学真正惠及百姓。
下一篇:助力中医药加速“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