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近日,在位于哈萨克斯坦首都阿斯塔纳的中国—哈萨克斯坦传统医学中心,“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中医适宜技术干预孤独症谱系障碍诊疗方案研制—评价—推广示范研究”启动会举行。
“此次课题启动,不仅推动中哈医疗合作再结硕果,也可借助中医针灸适宜技术,为上合组织国家卫生健康领域的友好交流与务实合作注入新动力。”牵头承担该课题的天津中医药大学郭义教授说,新启动的这一课题,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医药现代化”重点专项项目“面向‘一带一路’国家的中成药及中医适宜技术国际化示范研究”的系列课题之一。
近年来,天津中医药大学凭借卓越的学术实力和广泛的国际影响力,持续加强与上合组织国家相关机构交流合作。从教育合作到医疗实践,从学术研讨到文化交流,天津中医药大学活跃在多个领域,为增进上合组织国家间的传统医药互学互鉴、让中医药知识更广泛传播和造福各国人民搭建起坚实桥梁。
在教育领域,天津中医药大学已与上合组织国家的多个高校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联合开展中医药相关课程与培训项目。
来自蒙古国的留学生额尔德尼(音译)2019年到天津中医药大学求学。起初,晦涩难懂的中医名词术语和复杂的经络穴位让他感到困难重重,但在老师耐心细致的教导和同学们的热心帮助下,他逐渐能熟练运用针灸治疗一些常见病症。回国后,他开了一家针灸推拿医院,近3年已帮助1000多名患者减轻了痛苦。
像额尔德尼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天津中医药大学与蒙古国立医科大学于2010年起合作开办针灸推拿学本科项目,至今共培养200多名蒙古国学生。
天津中医药大学2024年承办了“巴基斯坦中医实用技术高级研修班”,为巴基斯坦培养高水平医学人才,并与巴基斯坦萨戈达大学签署合作意向书,计划协助巴方建立中医系/中西医结合系。学生们在天津中医药大学系统学习中医理论并实践后,回到本国成为中医药文化的传播者。
科研合作也是天津中医药大学的重要发力点。
“我校依托学校众多国家级对外交流合作平台,近年积极开展与上合组织国家在中医药领域的交流合作,助力中医药加速‘走出去’。”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副处长李海南以其中合作最多的俄罗斯为例介绍,学校以成立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一带一路”中医药教育师资培训基地(天津)为基础,2019年与俄罗斯医学科学院西伯利亚分院临床免疫科研院、李维斯特医学集团签署共建俄罗斯中医药中心协议,三方合办的中俄医学与教育中心2024年正式揭牌。
“我们将依托中俄医学与教育中心,面向俄罗斯从事传统医药的人员开展继续教育培训,为广大民众提供医疗健康保健服务,联合开展中俄传统医药国际科研项目,与李维斯特医学集团深化‘西学中’医生短期培训、互派专家学者、中药推广、学术及科研合作等,努力构建俄罗斯中医药医疗、教育、科研及产业的全新模式。”李海南说。
2024年,天津中医药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塔什干国立医科大学、乌兹别克斯坦国立卡拉卡尔帕克大学医学院、乌兹别克斯坦安集延医学院3所高校签署合作备忘录,积极探讨在中医药教育、科研、医学交流等相关领域开展合作。
为让中医药国际化从理念走向生动实践,天津中医药大学举办了多场中医药文化交流活动,以全新形式搭建起跨文明对话平台。
在该校不久前举办的“上合之约·津彩康融”首届中医药国际文化节上,俄罗斯留学生展示了传统歌舞,巴基斯坦留学生用中文讲解鹰嘴豆沙拉、将中医药“药食同源”的理念融入其中……各国留学生通过凸显学科特色的中医药文化展品沉浸式感受传承千年的中医药智慧,对中医药文化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让更多人了解中医药、爱上中医药,成为中医药国际化传播的使者。”天津中医药大学国际教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
“我们将持续推动中医药加速‘出海’,深化与世界各国在中医药教育、科研、医疗等领域的合作,同时借助数字化技术,让中医药知识跨越语言与地域壁垒,让更多国家通过中医药读懂中国‘和合共生’的智慧,让岐黄之术在世界舞台上焕发新的生命力。”天津中医药大学相关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闲置校舍如何盘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