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西海新闻记者 周建萍)“开展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以来,我们聚焦惠民生、解民忧、纾民困要求,强化特色慈善品牌,创新工作模式,回应群众需求,不断提升困难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7月28日,青海省民政厅工作人员说。
青海省民政厅通过“慈善+”融合赋能,打造民生服务“新品牌”,投入655万元实施“慈善+志愿”便民服务进医院、“明眸工程”进农牧区、文化帮扶进村庄等系列民生项目,惠及群众超10万人次。举办新善青海“石榴花开‘善’作为 同心筑梦暖高原”公益慈善沙龙,开展“饮水思源探秘三江源”“慈善情暖万家”等品牌项目,探索出极具青海民族特色的慈善发展路径。深化东西部协作,主动对接中华慈善总会及吉林、河南、山西等地慈善会,引入外部资源,助力青海省东西部协作和对口帮扶工作迈上新台阶。截至目前,青海省慈善总会共募集资金2600余万元。
同时,持续推进“肢体残疾手术和康复治疗五年行动计划”,广泛开展实地筛查,实施手术康复治疗,受惠群众352人次,其中手术64例,康复治疗288人次,有效帮助肢残患者提升生活自理能力,回归社会。认真实施“明眸工程”医疗救助项目,共计筛查眼疾患者6600余人,享受免费手术治疗2100余人,解决高原老年人白内障眼疾问题。加大全省农牧区包虫病患者筛查救治力度,稳步推进“慈善清虫助困行动”项目;畅通爱“心”行动救治通道,实施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专项救助。持续开展“圆梦助学”项目、“高原阿妈暖心包”捐赠,不断扩大慈善救助的覆盖面和影响力,实现慈善救助社会效益最大化。
青海省民政厅还探索康复辅具共享、租赁、定制等新模式,依托社区打造租赁服务站点,推动“社区租赁+精准适配+科技赋能”服务升级。投入150万元更新设施、增配设备、加强洗消维护,保障中心站点高效运转。开展康复辅助器具社区租赁和困难特殊群体适配项目,举办“康复辅具下沉基层走进社区公益项目普惠覆盖温暖民心”活动,为困难残疾人和生活边缘户免费发放辅具3764件,解决群众急难愁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