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风情线 田蹊
白塔山
碑林
中山桥 冯乐凯马磊
黄河如一条奔腾的巨龙,在华夏大地的西北版图上蜿蜒流转,当它穿越兰州城时,便孕育出了独树一帜的黄河风情线。这条镶嵌在金城大地上的“翡翠项链”,串联起山水之灵与人文之韵,而伫立在黄河北岸的白塔山,正是这条风情线上最璀璨的明珠。
作为祁连余脉的沉稳身姿,白塔山俯瞰着奔流不息的黄河。山上层峦叠嶂间,红墙碧瓦的古建筑群依山而建,悬楼飞檐在绿树丛中若隐若现,与南岸的车水马龙、脚下的黄河铁桥相映成趣。当晨光洒满山峦,白塔的倒影随黄河微波轻轻摇曳;当暮色浸染两岸,古建筑的轮廓在灯火中愈发古朴庄重。每一块砖瓦都镌刻着时光的故事,每一缕晚风都裹挟着黄河的气息,诉说着岁月的沉淀。
一
城市的记忆,总在山水相拥处沉淀得格外深厚。对于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金城兰州而言,绵延数十里的黄河风情线,既是串起现代都市繁华的“翡翠项链”,更是承载着千年文明密码的历史长卷。而雄踞黄河北岸的白塔山,便是这幅长卷中最醒目的文化地标。
沿着黄河风情线步行至“黄河第一桥”中山桥,向北望去,黄河如一条奔腾的金色巨龙,裹挟着黄土高原的豪迈与壮阔,穿城而过。河面时而碧波荡漾,倒映着两岸的楼影与树影,宛如流动的翡翠;时而浪花轻拍堤岸,泛起细碎的银鳞,在阳光下闪烁着粼粼波光。河风拂面而来,带着湿润的水汽与泥土的芬芳,将城市的喧嚣轻轻拂去。就在这水天一色的壮阔背景中,白塔山如一道天然的屏障巍然耸立,山体层峦叠嶂,绿意葱茏的植被从山脚一直蔓延至峰顶,仿佛给赭黄色的山峦披上了一件翠色的衣裳。山间红墙碧瓦的古建筑群依山就势、错落有致,在绿树繁花的掩映下若隐若现,与奔腾的黄河、雄伟的铁桥构成一幅动静相宜的立体画卷,每一笔都晕染着岁月的沉香。
当夕阳为黄河镀上一层温暖的金边,暮色中的黄河风情线更添几分诗意。两岸的灯光次第亮起,中山桥的钢桁架在夜色中勾勒出刚毅的线条,与白塔山的古建筑群遥相呼应。光影技术为古老的白塔山披上了梦幻的霓裳,红墙在灯光下愈发温润,白塔在夜色中更显圣洁,黄河水面则化作一面巨大的镜子,将山影、塔影、桥影与灯影轻轻揉碎,随波荡漾。此时的黄河风情线,既有“黄河之水天上来”的磅礴气势,又有“白塔层峦映晚照”的静谧悠远;既有现代都市的流光溢彩,又有历史古迹的岁月沉香。
作为黄河风情线的“点睛之笔”,白塔山的地理位置自古便举足轻重。白塔山,这座祁连山东延的余脉,海拔1700余米,因山顶白塔落成而得名。地质时期黄河水的层层冲积,让山体形成了黄土与沙砾石相间的多层台地,造就了“白塔层峦”的独特奇观。作为古代军事战略要地,金城关、凤林关、镇远桥等设施曾依山而建,如坚固防线拱卫兰州城北,见证了无数烽火硝烟与朝代更迭。
白塔山西接扼守咽喉的金城关,东连见证风云的凤林关,南临千帆过尽的古渡要津,站在山顶既可俯瞰黄河九曲连环的壮阔,又能远眺兰州城郭的古今变迁。山上的古建筑群更是步步皆景、处处含情:始建于元代、明正统年间重建的白塔寺庄严肃穆,通体洁白的白塔如一位圣洁的守望者,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愈发挺拔;法雨寺的悬楼飞檐似欲展翅,与山间的青松翠柏相映成趣;一、二、三台的亭台楼阁沿山势铺展,朱漆的廊柱、雕花的栏杆、精美的砖雕,无不诉说着古人的匠心独运。尤其是那些遍布门楣、墙垣的砖雕,云龙腾跃、牡丹缠枝、八宝呈祥,或浅浮雕勾勒轮廓,或透雕展现层次,三四层的立体图案玲珑剔透,将西北的粗犷与江南的细腻完美融合,指尖轻触砖面,仿佛能触摸到历史的纹路与匠人的温度。
这组依山而建的建筑群,仿佛是大自然与人文智慧共同执笔的杰作。以山体为骨架,对称的石阶如银链般从山脚蜿蜒向上,时而平缓舒展,时而拾级而上,将散落山间的石壁、亭台、回廊巧妙串联。整个建筑群上下通达、层次分明,低处的亭榭与高处的殿宇遥相呼应,近处的雕梁与远处的山峦互为映衬,每一处转角都藏着巧妙的布局,每一次抬眼都能发现不同的景致。这种将自然山势与人文建筑完美融合的独特形式,既有中式建筑的严谨对称之美,又不失依山就势的灵动洒脱,仿佛是从山体中自然生长而出,与绿树花丛、黄土山峦浑然一体。正是这份巧夺天工的匠心与别具一格的风貌,让无数游客心生向往。
二
沿着白塔山石阶拾级而上,我想要一探这黄河之畔的建筑秘境,感受那份藏在山水间的历史韵味与人文温度。
走进白塔山公园大门,一条由石阶、廊亭串联的游览主线豁然展开,这便是被誉为“立体建筑博物馆”的“三台建筑群”。沿平缓步道前行,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台敞厅,整座建筑开阔明亮,仿佛为游人拉开山水画卷的序幕。厅上悬挂的鎏金匾额“九曲安澜”熠熠生辉,这是书法家顾子惠先生的墨宝,笔力浑厚、气韵通达,既暗合黄河蜿蜒东去的壮阔,又寄托着百姓对江河安澜的美好祈愿。敞厅两侧的回廊雕梁画栋,朱红廊柱撑起精巧的斗拱,梁枋间彩绘的山水花鸟历经岁月仍色彩鲜亮;不远处,重檐四角亭与八角亭遥遥相对,飞檐翘角如飞鸟展翅,在阳光下交错出灵动的光影,亭顶的琉璃瓦在绿树映衬下闪烁着温润的光泽,每一处细节都彰显着中式建筑的对称之美与灵动之韵。
从一台回廊迂回上行,石阶在花木掩映中缓缓延伸,不知不觉便抵达二台。这里最引人注目的是一座四面敞开的“凹”字形廊厅,廊柱纤细却不失挺拔,将空间勾勒得通透开阔。厅楣之上,“光显河陇”四个大字的匾额高悬,笔锋刚劲有力,仿佛在诉说着这片土地曾经的辉煌与荣光。穿过二台广场,汉白玉浮雕石阶如银链般向上铺展,每一级台阶的栏板上都雕刻着精美的花卉纹样,指尖轻触便能感受到石材的温润与雕工的细腻。行至二三台之间的小台,正面一幅《金城揽胜图》浮雕豁然开朗——浮雕以细腻笔触勾勒出黄河穿城而过的壮阔、两岸高楼林立的繁华与远山如黛的诗意,将兰州的生机与底蕴浓缩于石上,让人未及登顶便已对金城全貌心生向往。
再攀几级石阶,巍峨的三台大厅便在绿树簇拥中展露全貌。这座建筑体量恢宏却不失精巧,门窗檐角的砖雕堪称一绝:缠枝牡丹舒展卷翘,云龙纹灵动飘逸,八宝图案寓意吉祥,每一处雕刻都层次分明、栩栩如生,将北方砖雕的粗犷与南方砖雕的细腻完美融合。整座建筑的殿宇石阶对称整齐,亭台回廊排列有序,尽显中式建筑的严谨章法。如今,作为“中共甘肃工委纪念馆”,这里少了往昔的静谧,多了几分红色文化的厚重底蕴。馆内陈列的泛黄书信、黑白的老照片,无声地诉说着革命年代陇原儿女在党的领导下艰苦斗争、团结抗日的峥嵘岁月,每一件文物都是一段鲜活的历史,让这座古老建筑成为传承红色基因、赓续革命精神的重要窗口。
从纪念馆东侧的小径蜿蜒而行,一座古色古香的“地天泰”牌坊静静矗立,牌坊上的题字笔力沉稳,透着传统文化的哲思。继续向山顶进发,建筑群中最古老的遗存——白塔寺内的白塔终于在云雾中显露真身。据《重修白塔寺记》记载,这座白塔所在的寺庙于明正统十三年(1448年)重建,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经甘肃巡抚绰奇扩建后更名为慈恩寺。白塔通体由实心砖砌成,外覆洁白的白垩,在阳光下莹润如玉,既保留了藏传佛塔的庄重挺拔,又融入了中原佛塔的精巧秀丽,两种风格在这座塔上达成了奇妙的平衡。如今,这座白塔如一位沉默的守望者,静静伫立在山巅,将数百年的风雨沧桑与人文记忆尽收怀中,成为游人登顶后必赴的文化之约。
三
沿着蜿蜒曲折的山路前行,一座古朴典雅的建筑映入眼帘,这便是兰州碑林。碑林占地面积虽不算广袤,却布局精巧,错落有致。400米长的东西碑廊如两条灵动的丝带,串联起整个景区。园内植被茂盛,修剪整齐的草坪绿意盎然,与周围的碑刻、古建筑相互映衬,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美。
漫步碑廊之中,碑刻林立,它们像是一个个忠实的历史记录者,静静伫立,等待着有缘人来倾听往昔的故事。从东汉“草圣”张芝的《冠军帖》开始,书法的长河便在这里奔腾不息。张芝的草书用笔淋漓酣畅,使转间法度严谨,字势奇崛,让人仿若能看到他挥毫时的豪情万丈,一笔一画中都蕴含着对书法艺术的极致追求,也奠定了整个碑林雄浑大气的基调。
继续前行,便能看到历代甘肃籍名人作品和历代名人手札。东汉末年至曹魏时期的梁鹄,其书法风格独特,笔画刚劲有力,结构严谨稳重;西晋索靖的书法,则在刚健中透着灵动,笔锋凌厉,如银钩虿尾;到了唐代,李世民、李白的字迹也在碑林中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李世民的书法尽显帝王的雄浑大气,笔力稳健;李白的作品则带着诗人的浪漫与不羁,字里行间似有豪情逸兴喷薄而出。沿着碑廊漫步,仿佛穿越了历史的长河,与这些书法大家一一对话,感受着他们在不同时代背景下,用笔墨抒发的情感与抱负。
除了历代名家的真迹碑刻,碑林还珍藏着众多极具历史价值的碑刻。其中有汉和西夏两种文字的西夏碑、汉藏两种文字的大重教寺碑、汉蒙两种文字的西宁王碑、汉和八思巴文两种文字的镇海寺碑等。这些碑刻不仅是书法艺术的瑰宝,更是研究古代民族文化、历史变迁的重要史料。
碑林的核心建筑——草圣阁,凌空飞架,巍峨壮观。檐下,赵朴初题写的“兰州碑林”和“塔影河声”、启功题写的“草圣阁”、朱乃正题写的“翰墨流芳”、黎泉题写的“黄河第一阁”等牌匾,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为草圣阁增添了几分庄重与典雅。
走进草圣阁内部,更是如同走进了书法艺术的殿堂。一楼陈列着从陇原大地上出土或发现的书法珍品,大地湾出土的陶器上的刻画符号,那是文字最初的雏形,虽简单质朴,却蕴含着先民们对世界的认知与表达;礼县秦公大墓出土的古篆,线条古朴,笔画间透着历史的厚重感;庆阳发现的秦诏版,记录着秦朝的政令法规,见证了当时的辉煌时代。二楼陈列着碑林的三大精品:《淳化阁帖》、敦煌写经、秦汉简牍。《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刻工精细,神韵俱佳,再现了古代书法的高超技艺;敦煌写经则带着浓郁的佛教气息,字迹工整秀丽,一笔一画都饱含着抄写者对佛法的虔诚;秦汉简牍的文字简洁明快,生动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生活与文化风貌。三楼是兰州碑林的拓片、资料,它们像是一扇扇窗户,让研究者和爱好者得以深入了解碑林的历史与文化内涵。四楼陈列着林则徐、左宗棠、郭沫若、于右任、张大千等近现代名家的书法碑刻,这些作品风格各异,或刚劲有力,或飘逸洒脱,或古朴典雅,展现了书法艺术在不同时代的传承与创新。五楼陈列着毛泽东和孙中山的书法碑刻,伟人的字迹大气磅礴,笔锋中透着坚定的信念与豪迈的气概,让人不禁心生敬仰之情。
出草圣阁,在最高处凭栏远眺,黄河如一条金色的巨龙蜿蜒而过,河面上波光粼粼,船只往来穿梭;远处的兰山与白塔山遥相呼应,山上绿树成荫,郁郁葱葱;再俯瞰金城兰州,高楼大厦林立,车水马龙,一片繁华景象。此时,微风拂面,带着黄河水的湿润气息,让人不禁沉醉在这山河壮丽、历史悠久的美景之中。
白塔山,这座屹立在黄河之畔的历史文化瑰宝,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悠久的历史建筑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无论是探寻历史的足迹,还是欣赏自然的美景,抑或是品味传统文化的韵味,白塔山都能满足你的期待。让我们走进白塔山,去感受它的魅力,去聆听它的故事,让这份独特的美好永远留在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