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党政机关带头过紧日子,不仅是对历史传统的继承,更是对时代使命的担当。过紧日子,绝非简单的压缩开支,而是一种以紧促进、以俭养德的智慧选择。
紧日子是聪明日子,以战略眼光优化资源配置。党政机关过紧日子,首先意味着要过聪明日子,通过科学规划和精细管理,实现财政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在财政资金分配使用上,应注重目标导向、绩效导向,加快资金下达拨付进度,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财政部明确表示将继续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反对铺张浪费,严禁建设面子工程和形象工程,将更多的资金用于重点领域和最需要的领域。对此,党政机关要带头过紧日子,就需要通过压减不必要的公务开支,将更多资金用于发展所需、民生所盼,推动党政机关习惯过紧日子成为常态,从而有效降低行政运行成本,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紧日子是勤俭日子,以传统美德引领作风建设。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荣传统。党政机关过紧日子,就是要传承这一美德,弘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从井冈山时期的红米饭、南瓜汤,到延安时期的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草铺为床、旧石为桌,一代代共产党人以节俭朴素、艰苦奋斗的精神赢得了群众的信任和支持。这种精神,不仅是我们党的传家宝,更是新时代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党政机关要继续发扬勤俭节约的优良作风,将节约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一方面,应严格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坚决反对铺张浪费,严禁超标准接待、超标准用车等行为。另一方面,通过积极推进节约型机关建设,加快推进优化办公流程、推广无纸化办公、加强节能降耗管理等措施,降低行政运行成本,从严格预算管理、加强“三公”经费管理、进一步压减党政机关行政成本等方面入手,推动过“紧日子”成为各级部门的习惯和常态。
紧日子是好日子,为人民群众增进民生福祉。党政机关过紧日子的最终目的,是为了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这不仅是党的宗旨和性质所决定的,也是不断实现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期盼的有力途径。通过过紧日子,党政机关能够将有限的财政资源更多地用于民生领域,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医疗、教育、养老等领域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等方面持续发力,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过紧日子并不意味着降低公共服务质量或削减干部正当的薪金待遇。相反,它要求党政机关在精打细算的同时,更加注重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公共服务水平。通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等措施,确保每一分钱都花在关键处、花出最大效益。这样,不仅能够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还能够激发党员干部的干事创业积极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上一篇:“蚕宝宝”靠数据“吃饭”
下一篇:对口援青:江源大地绽放蝶变新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