幕阜云开处,一江碧水绕城来。
在湘鄂赣三省交界之地,平江正以“红、绿、蓝”三色交辉的磅礴气象,在文旅融合的壮阔画卷上挥毫泼墨。
这里有浸染热血的革命旧址,有苍翠欲滴的山水长卷,更有数字浪潮奔涌的创新脉动。当全域旅游的号角吹响,平江正以山水为纸、文化为墨、科技为笔,在文旅融合的时代大潮中挥毫泼墨。
激情山水,自在平江。
平江县委书记刘正仁表示,平江将借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东风,以更开放的姿态拥抱文旅新时代,让红色记忆永续传承,使绿色生态永续发展,将文化创意永续创新。这座承载着光荣与梦想的红色热土,必将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勇立潮头,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华章。
平江县一派生机。
红色基因铸魂
——革命老区焕发时代光芒
“五一”假期,平江红军营景区迎来客流高峰,日均接待量突破1800人次。这个依托湘鄂赣革命根据地旧址打造的红色景区,昔日曾是交通闭塞的穷山沟,如今通过深度开发“重走红军路”“战壕实景体验”等沉浸式项目,成功实现华丽转身,发展成为全国中小学研学实践教育基地,曾经的“红色孤岛”蜕变为乡村振兴的“金色名片”。
在平江,红色文化正以更鲜活的姿态走进新时代。
平江的红,浸透英雄的土地。这里走出了52位开国将军,铭刻着2.1万在册烈士的英名——占湖南省烈士总数的五分之一。
走进平江起义旧址,锈迹斑斑的枪支、泛黄的作战地图、手写的革命宣言,无声地讲述着那段烽火连天的峥嵘岁月;漫步中共平江县委旧址,青瓦白墙间仿佛仍回荡着革命志士激昂的讨论声、坚定的宣誓声。这些红色印记,既是历史的见证,更是激励后人奋进的精神丰碑。
守护红色根脉,一任接着一任干,平江使出“绣花功夫”。
平江启动“红色平江”五年行动计划,凝聚多方智慧与力量,为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绘制出科学严谨的“作战图”。
平江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为革命文物保护筑牢资金后盾,精准用于保护规划编制、修缮方案设计、遗产申报及文物征集等工作。
近年来,平江先后筹集资金完成中共平江县委旧址、新四军平江通讯处旧址、李六如故居等6处重点革命文物的维修保护,使其成为传承红色文化的新阵地。
平江起义纪念馆成功创建国家4A级红色旅游景区,湘鄂赣革命根据地纪念馆、红军营景区晋升为3A级红色旅游景区,平江起义旧址及纪念馆更被列为全国首批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
从革命旧址一砖一瓦的细致修复,到珍贵文物的数字化存档留存,每一个细微之处,都彰显着平江对红色文化的敬畏与珍视,让红色根脉在新时代焕发蓬勃生机。
创新,让红色基因“活”起来。
平江探索出“四个一”红色教育模式——“一个基地、一堂党课、一个故事、一次体验”,将平江起义纪念馆、毛简青烈士故居、李六如故居,以及纯溪月光岩红军游击队驻地旧址等10处红色遗址,精心打造成十大党性教育点,为红色教育开辟新路径。
在这里,学员们不再是历史的旁观者,而是成为“参与者”。他们身着红军衣,脚踏红军路,吃着红军饭,高唱红军歌,在一衣一食、一步一歌中,沉浸式感受革命先辈的峥嵘岁月与奋斗历程。
区域联动,让文旅融合“加速”。
平江融入湘赣边、“通平修”等合作区,主动与湖南韶山、江西井冈山等重点红色旅游城市开展深度合作。通过联合举办“红色故事讲解员大赛”“红色文创和红色旅游发展成果展”等活动,打破地域壁垒,凝聚发展合力,全力打造湘鄂赣红色文化旅游圈。
平江参与打造的“韶山—宁乡—平江”线路,凭借深厚的红色底蕴与丰富的旅游资源,入选全国首批30条红色旅游1号线路;依托加义镇喻杰故居、李六如故居等红色资源精心打造的“红色体验湘北行”精品线路,以独特的游览体验与文化内涵,获得游客广泛好评,成为湘北地区红色旅游的亮眼名片。
如今,区域内已形成资源互享、线路互推、客源互送的良好合作机制,红色旅游发展活力尽显。
石牛寨的绝壁栈道。
绿色生态筑基
——诗意山水变身富民经济
笔直挺立的树林、主题鲜明的绿色长廊、别具一格的民俗建筑……夏日时节,沿京珠高速进入平江,行走在“湖南省最美绿色通道”平伍公路上,一路风光旖旎,宛如穿行在生态画廊中。
66.68%的森林覆盖率,让平江成为一片天然氧吧。这里拥有“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中国天然氧吧”“福寿山—汨罗江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7张“国字号”生态名片,是长江中游城市群“绿心”和长株潭城市群“绿肺”。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平江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给出“标准答案”。
平江始终坚持以实际行动守护绿水青山,全力推进通道造林绿化与生态廊道建设,一条“人在绿中游、车在林中行”的绿色长廊横亘大地,成为生态画卷的动人笔触。
与此同时,幕阜山、福寿山等生态功能区的林相改造和营林增绿工程稳步推进,层层叠叠的林带环绕城乡,立体生态景观初展芳容。
平江县委、县政府以全域视角擘画旅游蓝图,精心构建“一心(县城旅游服务中心)、两轴(汨罗江生态旅游轴、连云山休闲度假轴)、三区(东部红色生态旅游区、中部文化体验旅游区、西部乡村休闲旅游区)、八基地(生态度假、康体养生等八大基地)”的全域旅游格局,让每一寸土地都焕发生机。
红军营里,茂密山林掩映着战壕、哨卡等革命遗迹,蜿蜒的红军小道穿梭林间,游客既能追寻红色足迹,又能醉心绿意,感受自然与红色文化的交融之美;登顶石牛寨,丹霞地貌与苍翠植被相映成趣,壮丽景色如天然油画铺展眼前;幕阜山海拔1596米的主峰之上,星空营地闪烁微光,森林氧吧沁人心脾;沱龙峡中,湍急水流奔腾而下,惊险刺激的漂流体验,让游客在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中释放激情;白寺村里,古老街巷、传统建筑错落分布,袅袅炊烟升腾,留存着最本真的乡村烟火气息。
如今的平江,553个秀美村庄如璀璨珍珠,散落在青山绿水间。芦头林场芦头村、浯口镇西江村等“国家森林乡村”脱颖而出,成为乡村旅游的闪亮名片。在这里,村村可见绿地繁花,推门即见诗意田园。
创新价值转化,激活生态动能。
平江通过编制《平江县生态产品总值(GEP)核算与应用实施方案》,建立了全省第一个GEP核算“1+3”制度体系,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科学依据。数据见证成果,2022年平江县GEP总值达1270亿元,彰显生态资源的巨大潜力。
在“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平江携手湖北通城、江西修水,打破地域壁垒,共绘生态价值转化蓝图。三省三县共同编制《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总体规划》,锚定打造欠发达地区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试验区的目标,开启区域协同发展新征程。
2022年,长江中游三省“通平修”绿色发展先行区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平江专场活动上,“通平修”全域生态旅游经典路线图和文旅景点、民宿、农产品清单发布,为茶叶、油茶、酱干等传统产业注入绿色转型动力。
2023年,平江“两茶一药”产业蓬勃发展,种植面积突破90.11万亩,总产值30.76亿元。其中,茶叶面积9.18万亩、产值16亿元;油茶73.4万亩、产值12亿元;中药材7.53万亩、产值2.76亿元。全县生态农副产品年产值攀升至42.2亿元,同比增长20.5%,生态经济交出一份漂亮的成绩单。
同年,在生态与产业融合领域,平江再传捷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示的国家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单位名单中,由平江联合湖北通城、江西修水申报的“湘鄂赣天岳幕阜山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示范区”成功入围,成为湖南仅有的3个入选单位之一。这一成果标志着区域协同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取得实质性突破,也为平江生态经济高质量发展按下加速键。
以生态之美,促产业勃兴。
平江以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为底色,形成“春观花,夏纳凉,秋摘果,冬赏雪”的四季旅游格局,将绿水青山转化为全域旅游的“聚宝盆”。
春赏花海——浯口镇西江村,阳春三月,红梅似霞,油菜花田如金色地毯铺展,层层叠叠的花浪与白墙黛瓦相映成趣。游客漫步花间小道,可打卡浪漫花径,参与春日摄影大赛,感受平江春日的盎然生机。
夏享清凉——连云山景区,万亩竹海在骄阳下撑起浓荫,山间溪流潺潺,蝉鸣阵阵。连云山大峡谷漂流凭借300米垂直落差,让游客穿梭于跌宕河道,在浪花飞溅中驱散暑气;林间栈道凉风习习,是避暑纳凉、徒步吸氧的绝佳去处。
秋品丰收——福寿山镇白寺村,秋日里黄桃挂满枝头,果香四溢。游客可提着竹篮穿梭于果园,亲手摘下饱满多汁的黄桃,品尝甘甜滋味;参与黄桃采摘节,体验趣味农事活动,还能欣赏田园秋色,感受丰收的喜悦。
冬览雪景——天岳幕阜山景区,当冬日寒潮来袭,海拔1596米的山顶银装素裹,雾凇挂满枝头,冰挂晶莹剔透。游客踏雪而行,漫步云海栈道,观赏壮丽雪景;在高山之巅露营,仰望繁星点点,感受冬日平江的静谧与壮美。
生态赋能,成绩斐然。平江近3年累计接待游客4082.2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424.68亿元,提供就业岗位5000余个。在重点旅游乡镇,60%的餐饮、住宿商户依靠旅游业蓬勃发展,生态之美正源源不断转化为产业发展动能。
九龙舞表演。
蓝色创意赋能
——数字科技激活千年文脉
汨罗江畔,诗意千年。
平江,这片被称作“蓝墨水的上游”的土地,承载着屈原行吟泽畔的忧思、杜甫客居异乡的诗魂。
如何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平江县以数字科技为笔,书写着文化传承创新的时代答卷。
让文物穿上“数字铠甲”,历史永不褪色。
当三维建模技术的精密扫描触碰到斑驳的革命遗迹,平江的文物便重新焕发生机。每一处遗址的砖石纹理、每一件文物的细微构造,都通过数字化存储技术永久定格。虚拟展示打破时空桎梏,游客只需轻点手机屏幕、滑动电脑鼠标,便能跨越地域界限,将平江的文物精品尽收眼底。曾经深藏于博物馆角落的历史印记,如今以鲜活的数字形态,在“云端”绽放光彩。
让景区插上“数字翅膀”,游客穿越时空对话历史。
走进平江起义纪念馆的数字展厅,仿佛踏入时光隧道。全实景拍摄结合720°VR全景技术,让线上游览如同身临其境。
当游客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或扫描二维码进入展厅,栩栩如生的油画从沉睡中苏醒,仿真场景重现动荡年代的风云变幻。炮火轰鸣声由远及近,硝烟仿佛就在鼻尖弥漫,观众跟随虚拟视角穿梭于展厅之间,与革命先辈展开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展馆内,文物史料配有智能语音解说,放大展品图片,连器物上的细微纹饰都纤毫毕见,历史的厚重感与科技的便捷性在此完美融合。
石牛寨景区打造的“飞越北纬30°”项目荣获湖南省文旅“新花YOUNG”文化科技新场景类别优秀项目。项目中,机械臂控制的安全座椅搭载裸眼7D视觉技术,带游客踏上一场奇幻的北纬30°探索之旅。
随着座椅的升降、旋转,峡谷的险峻、海洋的浩瀚、沙漠的广袤依次在眼前铺展,火山爆发时的炽热岩浆、地动山摇的震撼场景仿若真实发生,为游客呈上一场极具冲击力的沉浸式视觉盛宴,让科技与文旅的融合迸发出别样魅力。
让非遗搭乘“数字快车”,传统技艺焕发新生。
在数字科技的助力下,平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告别“养在深闺人未识”的困境。高清摄像镜头对准九龙舞的腾跃翻转、皮影戏的指尖灵动、花灯戏的质朴唱腔,将每一个精彩瞬间永久珍藏。短视频平台上,平江皮影戏省级代表性传承人钟志远化身“网络主播”,一边展示传统技艺的精妙操作,一边与网友实时互动。古老的非遗搭乘“数字快车”,在现代网络世界里找到新的生长土壤,既守住了文化根脉,又拓宽了传承路径。
让文旅服务驶入“数字高速”,智慧畅游一键开启。
“一卡在手,玩转平江”不再是口号。“平江畅游卡”微信小程序如同一位贴心的数字导游,将18家景区的壮美风光、20处酒店民宿的温馨舒适、12家特色餐厅的舌尖美味,以及6种本地特产的独特魅力,全部装进游客的手机。只需轻轻一点,景区门票、住宿预订、美食导航、特产选购等服务一键搞定。从踏入平江的那一刻起,数字科技便全程护航,让游客无需为行程奔波,尽情沉浸在诗画山水与千年文脉的魅力之中。
平江起义纪念馆。
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的集结号角已吹响,平江文旅发展步履铿锵。
依托丰富自然与人文资源,平江推出以“红绿融合、多元创新”为核心的五大策略——
“新体验赋能”:天岳幕阜山景区“天空之境”“天岳飞龙”丛林探险;芦头境谷景区3200米卢戎古道、3000米森林云漂滑道;长寿秘境景区“绿野仙踪”徒步线路、水上漂流。
“新业态引流”:培育“诗意民宿”新业态,尚山小隐星空木屋、自在平江丹霞地貌别墅、沱龙清舍山景泳池与露营体验、听云书院国学教育基地。
“新场景吸睛”:乐园华雅盘石洲天空步道、火山攀岩;猎玩体育小镇越野车竞速;红军营景区悬崖飞拉达攀岩;长寿秘境景区迷雾森林光影秀。
“红色铸魂”:依托红军营、平江起义纪念馆、天岳书院等红色资源深化红色研学体验。
“民宿留客”:打造尚山小隐、自在平江等20余家特色民宿集群,提升入住率超90%。
“五一”假期,平江文旅交出亮眼成绩单:全县共接待游客88.9万人次,同比增长38.04%;游客总花费5.51亿元,同比增长41.21%,展现出平江文旅强劲的发展潜力与无限魅力。
平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彭方建表示,该县将以举办第四届湖南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进一步做优旅游产品,做细旅游服务,做强旅游产业,让平江成为令人向往的旅游胜地,成为感知天下洞庭、大美湖南的重要窗口,以一县之光为岳阳市、湖南省发展大局添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