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3日,“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 中国区名单新一届入选者在上海正式揭晓。
据统计,此次入选的35人中至少一半的研究领域直接与AI相关,他们聚焦大语言模型、通用机器人、自动驾驶、三维空间智能、量子计算等领域。
比如,深度求索研究员邵智宏因研究聚焦于系统性提升大模型的推理能力上榜,关注于如何构建一个可持续自我提升的系统,能够通过利用多种技能(例如,工具使用和推理)来完成越来越复杂的任务。
同批入选的还有OpenAI研究员姚顺雨。他为语言智能体方向的开启和发展作出了基础性贡献。他提出了ReAct方法,首次引入“推理—行动”结合的智能体范式,为创建具备通用性、可扩展性的语言智能体奠定了基础。如今,ReAct已成为世界范围内构建语言智能体的最主流方法,被学术界与工业界广泛采纳。
此外,北京大学助理教授、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TO王鹤用合成数据开发了首个端到端具身抓取基础大模型,突破数据和泛化瓶颈,有望促进通用具身机器人走向规模商业化,也被评选为35人之一。
据介绍,《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自1999年起每年都会从世界范围内的新兴科技和创新应用中对35岁以下且对未来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进行遴选,最终形成一份全球创新青年英雄榜——“35岁以下科技创新35人”,涵盖但不限于生物技术、能源材料、人工智能、信息技术、智能制造等新兴技术领域。随着中国科技创新的崛起,2017年,该项评选首次落地中国,专注于挖掘新兴科技创新领域的中国青年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