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扬子晚报
江南园林的四季流转、丝路驼铃的千年回响、兵家智慧与和平哲思的交融、水韵风采与人文精神的共鸣……5月21日、23日,苏州民族管弦乐团携《和平之光》《江河湖海颂》两台音乐会亮相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参加2025“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为沪上观众带来浸润江南气息的民族交响盛宴。
丝竹交响:江南诗意碰撞东方哲思
21日晚,《和平之光》音乐会率先奏响。乐团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彭家鹏轻抬指挥棒,《丝绸之路》的灵动节奏拉开音乐会的帷幕。作曲家姜莹巧妙融合了阿拉伯音阶与印度西塔尔琴演奏技法,乐团以张弛有度的节奏铺陈出千年古道的沧桑与当代“一带一路”的辉煌回响。随后登场的是由乐团委约作曲家王丹红创作的交响诗《四季留园》。作品以苏州园林的四季变换为灵感,将东方美学中的“移步换景”转化为音符的流动。音乐会节选其中三个乐章,观众恍若穿行于园林曲径,于声部交错间体悟“静中生趣”的东方哲思。
下半场,由乐团委约作曲家李博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而作的《和平之光》将音乐会推向高潮。本次上演的《百战不殆》《和平之光》两个乐章,铿锵的节奏和极具力量感的织体模拟练兵场的肃杀,将孙武“激水漂石”的兵法智慧化为对观众听觉的冲击;随着战火渐熄,孙武英雄主题再次出现,歌唱性的旋律引出和平的思想内核,钟声在厅内回荡,温暖的旋律流淌而出,乐队的吟唱似黎明破晓,“和平”的东方智慧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当代理念完美交融,余音在厅内激荡不息。
水脉长歌:江河奔涌绘就人文史诗
时隔一日,23日晚,乐团再度登台东艺,献演委约唐建平作曲、葛逊作词的新版民族交响套曲《江河湖海颂》,在江南水系的脉络中,以交响之声奏响中华文明的波澜壮阔。音乐会由彭家鹏执棒,乐团艺术指导朱昌耀领衔,特邀著名昆曲表演艺术家孔爱萍、青年歌唱家范雪妍、朱贺,携手江苏省演艺集团“爱之旅”合唱团倾情呈现。
音乐声起,《大江东去》以唢呐的苍劲与大鼓的轰鸣,描摹出苏轼笔下“乱石穿空,惊涛拍岸”的磅礴气象;孔爱萍水袖轻扬间,《春暖江花》以昆腔吟咏江南春色,在乐队的配合下,白居易笔下的江南诗境跃然耳畔;《长河如歌》中,笛笙呼应引出运河两岸的风情无限,乐曲中间部分强烈的戏剧和交响性更凸显出文人墨客、仁人志士的悲怆与感慨;《云水流波》里轻快诙谐的江南民歌《小九连环》基调交织,青年演奏家庞海源清脆的笛声与王于真灵动的筝音,铺陈出人民生活的欢欣惬意。
下半场,胡琴轮指滑音勾勒《湖岸风和》的悠然自得,唢呐特色卡戏技法模仿人声叫卖,人间烟火的勃勃生机在曲中晕开;朱昌耀在《水映星天》中以二胡说乡愁,琴弓起落,乐队以空灵的和声加以衬托,丝丝愁绪弥漫在整个厅内。而后,《海阔天极》与《扬帆远航》先后上演,范雪妍与朱贺的嗓音如海燕破空、巨轮鸣笛,“爱之旅”合唱团的和声更是气势磅礴,在“云水飞扬,波涛激荡”的唱词中,在“跨扬帆远航”的旋律共振中,歌颂中华民族的伟大征程。
传承发展:民族管弦叩击时代脉搏
演出落幕后,观众依旧热情高涨,等待献花、合影的观众络绎不绝。“上海的观众对乐团都很熟悉,每一年的新创作品,我们基本都会带来上海演出。今年尚未过半,乐团已经在上海举办了五场音乐会。”彭家鹏表示,“很高兴这次参与‘时代交响’,在这一国家级平台上。与其他老牌、新兴乐团交流、碰撞、互鉴,共同探索民族管弦乐的现代化、交响化路径。”
“时代交响——全国优秀乐团邀请展演”由中央宣传部文艺局、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主办,是全面展现我国交响乐与民族管弦乐近年来的发展成就的国家级重要艺术活动,这也是乐团第二次受邀参演。据悉,此次两台音乐会近期将在央视音乐频道播出。
“《四季留园》《和平之光》《江河湖海颂》都是乐团委约之作。作曲家们重视本土文化元素,融合中西作曲技法,创作出一系列优秀作品,目前,我们已经委约创作17部大型民族管弦乐作品,为民族管弦乐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彭家鹏表示。
苏州民族管弦乐团立足苏州,面向全国,走向世界,建团以来已有7部作品入选文旅部“时代交响”创作扶持计划,5度荣获国家艺术基金支持,揽获数十项国家级、省级、市级荣誉,演出足迹遍布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国内30余个城市及海外16个国家的32个城市。
扎根中国民族音乐文化深厚土壤,苏州民族管弦乐团将不断挖掘、讲好中国故事,打造具有江南品质的国际音乐文化品牌,向世界传递中国当代鲜活的声音。
校对 陶善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