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科技与文化的创新交响 如何促就产业蝶变?
深圳文博会上展出的“熊猫大赛”作品备受青睐。
四川展馆打造多个沉浸式场景。正在举行的深圳文博会上,300余家海内外头部企业以及一大批独角兽企业、瞪羚企业、“小巨人”企业、“隐形冠军”企业,展示、发布了行业顶尖新技术、新产品。从成都的VR卡丁车,到山东“机械熊猫”的微表情交互,从北京的PICO混合现实一体机,到深圳的空气架子鼓……科技与文化融合的“交响乐”,将如何促就文化产业的蝶变?
新场景:
探索“文化+”的无限可能
“我刚去开了VR卡丁车,刺激!”5月23日,来自湖南的夏可体验完VR大空间卡丁车项目后告诉记者。夏可体验的这个项目来自成都本土文创企业四川元境天成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元境天成”)。据该公司运营总监马铭阳介绍,通过运用VR、沉浸式大空间LBE等前沿技术,让项目不仅保留了传统卡丁车项目的体验感,还针对不同地形的场地进行定制化数字空间设计,玩家可以穿越星际、深入海底、探索侏罗纪等。
元境天成所在的四川展馆内,汇聚了全省73家重点文化企业,以“传统+科技”的形式,立体化展现四川在文化传承、科技创新、文旅融合与产业升级中的发展成果。
此外,在成都传媒集团展位,可以一窥AI赋能下的传媒新生态,包括定位“每个企业的专属AI电视台”的每经AI电视智创传播平台,以及实现对学生心智发展持续无感知监测的“AI+身心安全”解决方案等。
新应用:
展现传统文化多彩魅力
“这个熊猫太逼真了,居然还能做这么多表情。”在山东展区,两只“机械熊猫”成为人气嘉宾。记者注意到,这两个“机械熊猫”装置不仅外形与真正的大熊猫别无二致,还能精确地模仿人的微表情。据萌水獭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王科介绍,该装置拥有45个可动关节,可做出许多拟人动作,与观众实时互动。
在北京展区,小鸟看看科技的PICO混合现实一体机体验区同样人流如织,许多观众排队等待体验融入了前沿AI、VR技术的《太空奥德赛》《遇见东坡》《敦煌:时间的守护者》等项目。现场观众在技术构建的世界中,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多彩魅力。据小鸟看看科技市场经理夏宇介绍,PICO混合现实一体机已经应用在深圳科技馆、北京798艺术区和敦煌莫高窟。
此外,还有江苏展馆的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深圳展区的空气架子鼓……深圳文博会中,来自全国各地的文化企业纷纷炫技,当“硬科技”赋能“软文化”,观众直呼“未来已来”。
数智化:
推动文化产业突破发展
“AI”是今年深圳文博会的关键词。记者在各个展馆中看到,机器人弹奏钢琴曲《茉莉花》、机械臂挥毫泼墨、AI“魔镜”看舌苔问诊等新产品、新场景接连出现,令人眼花缭乱。
记者在现场感受到,AI技术正快速推动着文化产业的“数智化”进程。
据了解,本届文博会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邀请60多家人工智能领域的知名企业参展,依托机器人、无人机、智能眼镜、智能耳机等前沿技术,创新呈现新质生产力与文化产业新业态、新消费。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文化新动能持续发力,科技赋能传统文化焕发新生,全国规模以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营业收入超过14万亿元,其中文化新业态行业贡献率超过65%,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吴雅婷 摄影 何思田
下一篇:又一企业总部即将投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