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花椒财经
最近在看年报时发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
一般来说,上市公司都会在年报中披露高管的薪酬和持股情况,但有少部分公司的财报里,有些高管的薪酬状况却找不到。
比如来自湖南的城商行长沙银行,去年包括董事长、行长、多位副行长在内的高管薪酬,全部没有披露。
这在A股公司里,还比较少见的。
最奇怪的是,长沙银行高管2021年薪酬,是公司在2024年初,在2023年年报中补充披露的。
这期间,长沙银行行长都换了两任。
长沙银行薪酬为何秘而不宣?
在2024年年报里,长沙银行高管薪酬一栏,一共提到了27人。
其中披露薪酬的只有13人(含2人薪酬为零)。
这13人主要是公司的独立董事、职工监事和在关联公司领取薪酬的部分董事。
而真正的长沙银行董事长、行长、副行长、首席信息官、风险官、董秘等高管薪酬,无一披露,高管总薪酬也未披露数据。
长沙银行在公告中解释:本行部分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最终税前报酬正在确认过程中,确认后再披露。
年报披露的时候已经是今年4月底了,这家银行居然还在确认高管们2024年的最终报酬。
按照长沙银行公告,该行董事、监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以外的对风险有重要影响及其他与风险相关岗位员工795人。其根据《商业银行稳健薪酬监管指引》规定,按规定实施绩效薪酬延期支付,延期支付期限为三年。
也就是说,长沙银行的薪酬支付有明确的规定,和行业内其他银行没什么不一样。
但我看了下,去年A股整个银行板块42家,一共只有7家没有披露董事长的薪酬。
这其中,大部分是因为在关联公司领薪,实际是披露了的,比如平安银行、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中信银行等。
还有的是因为董事长没上任或者在换届,比如邮储银行、华夏银行。
真正没披露薪酬的,只有长沙银行一家。
其他A股公司中,没有及时披露高管薪酬的,也不多。其中大部分情况特殊。比如科创板的华虹公司,这几年都没有披露高管薪酬情况。
但华虹公司是一家红筹企业。按照证监会发布的《创新企业境内发行股票或存托凭证上市后持续监管实施办法(试行)》第十六条规定:应披露的公司董监高薪酬等个人信息,可以参照红筹企业首次申请境内公开发行时的披露标准,按照重要性原则简化或者汇总披露。
这是合规的,跟长沙银行这种也完全不是一回事。
最近4年有3次不按时披露
上市公司高管的薪酬披露,有多条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
公司法第一百二十九条明确,公司应当定期向股东披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从公司获得报酬的情况。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管理办法》第十四条明确,年度报告应该披露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任职情况、持股变动情况、年度报酬情况。
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其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公司治理等信息均需向公众公开,以确保市场的透明度和投资者的知情权。
而高管薪酬作为公司治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公司财务成本的一部分,自然包含在需要披露的信息范围内。
但翻看过去年报,长沙银行已经不是第一次不按时披露高管薪酬。
2021年,长沙银行年报未披露薪酬。公司解释称,董监高薪酬政策、方案及最终薪酬正在确认中。
到了2022年,公司还未披露相关数据,同样称薪酬正在确认中。
2023年,长沙银行终于披露了年度薪酬。公司同时补充披露了迟到了一两年的2021年、2022年薪酬数据。
2023年年报是2024年初披露的。也就是说,长沙银行足足花了2年多时间,才理清2021年高管薪酬。
这期间,长沙银行行长都换了两任。
算上2024年,长沙银行4年里,有3年没有按期披露高管薪酬。
去年平均薪酬大幅上调
去年银行普遍出现了降薪。
根据Wind数据统计,2024年,A股42家银行,有33家管理层薪酬同比出现下降,占比接近8成。
很多银行降幅明显,比如浙商银行管理层薪酬从2023年的2407万元,降到了1451万元。沪农商行从1823万元,降到了1297万元。
长沙银行因为主要高管的薪酬都没有公布,年度管理层薪酬只有248万元,成了“表上”降幅最大的银行。
不过,过去几年,长沙银行高管最高薪酬都在百万元出头,降的空间其实不大了。
比起来,长沙银行其他员工“幸福感”可能要强一些。
根据Wind数据,2024年,长沙银行员工人均薪酬为44.66万元。比起2023年的38.3万元,去年长沙银行人均薪酬有明显上涨。
去年A股银行人均薪酬基本持平,或略有下降。而长沙银行成了A股银行中人均薪酬涨幅最大的企业之一。
2024年,长沙银行人均薪酬在A股银行中排名第20,超过了主要在沿海经营的浦发银行、厦门银行。
长沙银行的人均薪酬在中西部A股上市城商行中名列第一。比同为中部城商行的郑州银行的35.9万元,高出一大截。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或立场,不代表Hehson财经头条的观点或立场。如因作品内容、版权或其他问题需要与Hehson财经头条联系的,请于上述内容发布后的30天内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