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5月20日《中国青年报》报道,27岁的宁夏中卫市中宁县女青年田荣近日向记者展示了一个带着他们夫妇照片的荣誉证书,上面写着:“你们积极践行婚俗新风,结婚低彩礼,为建设文明乡风作出了表率。”该县明确规定凡被认定为“零彩礼”“低彩礼”,并且领取了“农村婚俗新风光荣证”的新婚夫妇,自登记结婚之日起5年内,本人以及双方父母可持社保卡在市域范围内免费乘坐公交车。
长期以来,“天价彩礼”让许多农村家庭不堪重负,甚至因婚致贫、因婚返贫。一些地区的彩礼攀比之风,不仅扭曲了婚姻的本质,更阻碍了乡村振兴的步伐。中宁县通过颁发荣誉证书、提供免费公交福利的方式,将零彩礼、低彩礼的文明之举转化为可感知、有温度的实际奖励,让践行新风尚的家庭更有荣誉感与获得感。这种“精神激励+物质奖励”的双重模式,打破了传统婚俗改革“说教式”“行政化”的固有路径,以正向引导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
这种做法承载着乡村社会治理的创新智慧。婚俗改革是一场移风易俗的社会工程,仅靠道德呼吁或行政命令难以取得长效。而通过政策设计将个人行为与公共福利挂钩,既能增强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又能形成示范效应。同时,免费公交政策的推行,还巧妙地将婚俗改革与民生服务结合,让“文明乡风”的价值延伸到日常生活场景中,有利于更好地向社会传递文明婚俗理念,从而带动更多家庭反思传统婚俗中的不合理之处,形成“众人效仿”的良性循环。
尽管如此,推动婚俗改革走向纵深,仍直面诸多挑战。一方面,“天价彩礼”背后的传统观念根深蒂固,部分群众对低彩礼、零彩礼的接受度仍有待提高;另一方面,婚俗改革不能止步于彩礼“减负”,还需配套建设健康的婚恋观引导机制、多样化的婚礼文化供给等,如设立婚俗改革专项基金,保障奖励措施的稳定性;联合学校、社区开展婚恋观教育,从源头纠正攀比心理;鼓励开发简约而不失浪漫的婚礼形式,让新人既有“面子”又能减轻负担。
“婚俗新风光荣证”不止于一张证书、一项福利,更是新时代乡村文明建设的生动注脚。期待未来能有更多这样的清风吹来,吹散传统婚俗中的糟粕,吹来文明、简约、健康的新风尚。(工人日报 作者 郭元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