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北京市气象台预计,周五(5月16日)傍晚前后至前半夜有雷阵雨,并伴有短时大风,部分地区有冰雹,对晚高峰出行有一定影响。哪些地方易拥堵?户外突遇冰雹,应该如何躲避?停车时,如何防止车辆“受伤”?一文速览。
预计周五傍晚至夜间北京局地有冰雹
5月15日起三天,北方强对流天气将再度发展。据中央气象台介绍,15日、16日至17日,内蒙古中东部、华北北部、东北地区等地有小到中雨或雷阵雨、局地大雨,并伴有短时强降水、8~10级雷暴大风和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受冷空气和气旋影响,上述地区有4~6级风,阵风7~9级、局地10级。
据中国天气网介绍,京津冀一带或再迎强对流天气,尤其是16日傍晚到夜间,或出现8到10级雷暴大风,冰雹也可能再次出现,有中到大冰雹风险。
据北京市气象台预计,周五(5月16日)白天云量逐渐增多,傍晚前后至前半夜有雷阵雨,并伴有短时大风,部分地区有冰雹。此外,雷雨过后,受冷空气影响,5月16日夜间到17日白天北风较大,阵风可达7级左右。
图/气象北京周五北京晚高峰交通压力大,这些地方易拥堵
据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消息,5月16日周五,限行尾号0和5,交通常态压力大,加之雷阵雨造成部分路面湿滑、能见度下降等不利影响,预计晚高峰交通压力大。
晚高峰期间,通勤、休闲、聚会出行集中,城区东西部主要环路北向南方向,北部环路西向东方向,京藏、京承、京开、京港澳、京通快速等高速出城方向部分路段,朝阳门、CBD、中关村、团结湖等区域交通压力较大,万泉河路、通惠河北路、莲花池西路、丰体南路等道路局部路段出城方向压力集中。
图/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晚间,西单、中关村、燕莎、合生汇、三里屯、五棵松等热点商圈出行热度高,周边道路车流量大,停车场出入口易出现短时排队情况。
五棵松体育馆将举办演唱会,活动入场和散场期间,周边道路短时车流集中。
冰雹来了如何应对?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5月13日16时至22时,北京市部分地区出现分散性冰雹天气,最大冰雹直径达5厘米左右。冰雹的大小和什么有关?冰雹的“杀伤力”有多大?遇到冰雹该如何防护?一起来掌握!
5月13日晚上8点30分左右,西城区广安门外大街下起冰雹。受访者供图冰雹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灾害。它出现的范围小、时间短,但来势凶猛、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因此往往会毁坏大片农田和树木、摧毁建筑物和车辆,给局部地区的农牧业、工矿业、电信、交通运输以及人类的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具有强大的杀伤力。
5月13日,北京冰雹过后,被砸坏的私家车前挡风玻璃。新京报记者 吴为 摄北京冰雹过后,石景山区一私家车车身被砸出明显的球形凹陷。新京报记者 吴为 摄更多阅读:《为躲冰雹在环路桥下违停致严重拥堵,专家指出此举已违法》
冰雹的大小和什么有关?
冰雹的大小其实差异巨大,小的能和绿豆一般小,大的就和乒乓球、鸡蛋一样大,有时甚至会出现直径十厘米以上的“巨大”冰雹!那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冰雹的“发育”不一样呢?
冰雹的形成需要两大条件,一是充足的水汽,二是强烈的上升气流。而强烈的上升气流正是影响冰雹大小的关键。冰雹是由水汽凝结而成的小冰晶,在下落过程中被上升气流托举起来,再次回到温度很低的高空,就这样一上一下,像“颠勺”一样,不断裹上新的小冰晶,最后下落形成的。所以只要上升气流够强,冰雹被“颠勺”的过程就越长,裹上的冰外衣就越厚,冰雹的个头就越大。
冰雹为何“偏爱”夏天?
根据时间分布来看,夏季是冰雹最常见的季节。这是因为在夏季,温暖而不稳定的空气为雷暴提供了理想条件。
冰雹现象的关键在于超冷水滴的形成。只有当温暖空气、水汽和强劲的上升气流相结合时,才会产生强烈的暴风雨,并导致超冷水滴的出现,而这正需要夏天才有的暖湿环境。相比之下,冬季的天空通常太冷,无法形成超冷水滴,因为空气里任何上升的水汽,都会立即冻结成雪花,这就使得冰雹在冬季难以形成。
因为相似的原因,在空间分布上,冰雹在中纬度湿润地区的大陆内部最为常见,因为它的湿度和温度都恰到好处,能够降低雷暴云的冷凝高度,为冰雹提供更大的生长空间,从而增加冰雹的发生频率。
例如,位于北美大陆腹地且水汽较为充足的美国中部地区,在夏季经常发生冰雹,因此这些地区被称为“冰雹走廊”。美国中部的南达科他州曾记录到一颗直径达20厘米的巨大冰雹,是有史以来最大的一颗冰雹。
相比之下,尽管热带地区的雷暴频率远高于中纬度地区,但冰雹却并不常见。这是因为热带地区的高层大气通常更温暖,难以形成冷凝区,没有孕育超冷水滴的场所。而在更冷的寒带地区,当气温常年都处于低位时,水汽会直接凝固成雪花,而不是形成冰雹。
然而,也存在例外情况。当热带地区遇到高海拔地势时,较高的海拔会抵消较高的温度,形成冷凝区,有利于超冷水滴的形成。这就使得热带的高海拔地区成为冰雹多发区。
冰雹的“杀伤力”有多大?
冰雹又叫“雹”或“雪弹子”,是一种天气现象。气象规范中,只有直径达到5毫米以上的固态降水,才能称为“冰雹”。
图/广西天气一般来说,直径5厘米左右的冰雹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鸡蛋大小的冰雹”,重量约30克。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当它从1000米高空落到地面时,它的重力势能就会转变为动能,这个能量相当于3公斤物体从10米左右高度下落,也就差不多等于从3层楼高地方丢一个带土的花盆砸向人或车。这只是一个冰雹,如果我们在户外遭遇冰雹,可能是若干个“花盆”从天而降。
图/广西天气需要注意的是,以上换算是未考虑空气阻力,以及上升气流运动等因素的估算结果。冰雹在下降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受到空气阻力等因素的影响,“杀伤力”可能有所衰减。
冰雹突袭,如何躲避?
一旦在户外突遇冰雹,应该如何躲避?气象专家提醒,突遇冰雹,牢记以下三点。
●迅速寻找遮挡物
突然遇到冰雹的袭击,一定要迅速进入室内或到坚固的遮挡物下躲避。如果附近没有合适的遮挡物,那么背着风蹲下,双手抱头,全力保护头部、胸与腹部不受到袭击。如果随身携带有包、文件夹,可以临时放在头顶,使危害减少到最低。
●远离易碎品
躲避时要观察四周是否有容易掉落的危险物品,如果有的话应立即转移地方,以免被砸到。同时注意远离窗户等玻璃制品。
●谨防触电
躲避时还要远离照明线路、高压电线和变压器,以防发生触电的严重后果。
停车时,如何防止车辆“受伤”?
俗话说“天有不测风云”,我们应该时刻关注天气情况,提前预防。如果条件允许就将车辆停放在地下停车场,如果实在不得已只能在户外停车的话,建议做好以下几个方面:
●不要把车停在树下
在冰雹天气来临前,气象局会提前发布天气预报。经常在室外停车的车主,就不要将爱车停在树下了。因为树枝会积压很多冰雹,当冰雹积压到了树枝无法承载的重量时,树枝就有可能被压断,树枝和冰雹掉下来刚好砸在车上,那就得不偿失了。
●给车穿上“衣服”
如果车内备有较厚的毯子,在户外停车遇到冰雹时,可将其盖在车上,减缓冰雹冲击力。特别是对挡风玻璃等脆弱区域进行保护,降低爱车被砸毁的几率。另外,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在毯子上面加一层塑料制品,防止淋湿。
●给车套上防冰雹保护罩
在冰雹天气下,汽车使用专业的防冰雹保护罩是非常有效的。这类保护罩充气使用,在汽车外部形成一个气囊体,即使遇到再大的冰雹也不会伤车辆分毫,车友们可以购买一个以备不时之需。
冰雹天气发生时,如何确保人身安全?
●关好门窗,妥善安置好易受冰雹大风影响的室外物品;切勿随意外出,确保老人小孩留在室内;将家禽、牲畜等赶到带有顶蓬的安全场所。
●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护头部,不要进入孤立棚屋、岗亭等建筑物,或在高楼烟囱、电线杆或大树底下躲避冰雹,尽量找到一个坚固安全的地方躲避。
●幼儿园小朋友、学校的学生应安置在教室内,暂停户外活动。
资料来源:气象北京、北京市交通运行监测调度中心、贵州省应急管理厅、广州应急、曲阜市应急管理局、广西天气、重庆科技馆、新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