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机构发行科技创新债券(以下简称“科创债”)持续放量,债券资金“活水”正加快涌入科技创新企业。
5月16日,上海银行即将发行2025年第一期科创债,发行规模为50亿元。据中国货币网公开信息,截至5月14日,已有9家银行发布了2025年第一期科创债相关发行公告,其中有8家银行已完成发行,分别为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兴业银行、浦发银行、杭州银行、渤海银行。上述9家银行科创债合计发行规模将达到1200亿元。
多家银行表示,募集资金将精准流向科技创新领域,为科技创新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金融护航。
部分科创债认购倍数较高
截至目前,已完成科创债发行的8家银行中,国家开发银行、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的发行规模最大,均为200亿元;浦发银行的发行规模为150亿元;兴业银行的发行规模为100亿元;杭州银行、渤海银行均发行50亿元。债券期限以3年为主。
记者注意到,因实际全场申购倍数(全场申购量/基本发行规模)达到相应条件,部分银行发行的科创债较基本发行规模出现增发。比如,农业银行的科创债基本发行规模为100亿元,实际发行总额则达到200亿元。另外,从票面利率来看,商业银行中,工商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3年期科创债的票面利率相对较低,均为1.65%。
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从发行情况来看,部分银行发行的科创债券认购倍数较高。与此同时,银行发行的科创债票面利率普遍处于低位。这显示出科创债符合政策导向的同时兼具市场吸引力。
增强科创债投资吸引力
5月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证监会联合发布关于支持发行科技创新债券有关事宜的公告,支持金融机构、科技型企业、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和创业投资机构发行科创债。科创债发行主体由此扩容至银行等金融机构。
“科创债发行主体从科技企业拓展至银行、券商、创投机构等,有利于整合更多金融资源,通过贷款、股权、债券等多渠道支持科技创新,扩大科技金融服务的覆盖范围。金融机构参与发行科创债,可联动债券市场与股权投资市场,撬动社会资本,提高资金使用灵活性,形成‘募资—投资—退出’良性循环。”明明表示。
为进一步增强科创债市场活力与投资吸引力,深圳市前海排排网基金销售有限责任公司研究部副总监刘有华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推进:首先,在交易机制方面,需着力完善做市商体系,强化承销与做市协同效应,通过提升质押折扣比例等举措有效盘活债券流动性。其次,在产品创新层面,可以持续扩充科创债品种谱系,比如发展ETF(交易型开放式指数基金)及跨市场指数产品,为保险资金、银行理财等长期资本提供适配工具。再次,在市场生态建设上,可以推动金融机构与创投机构深度合作,通过“投贷联动”等模式打通债券融资与股权投资链条,形成良性循环。最后,在政策支持方面,需优化科创企业认定标准,对重点领域企业实施差异化服务,同时建立市场化激励机制,充分调动中介机构积极性。
明明进一步表示:“还可以简化发行审核流程、减免交易费用、鼓励地方政府提供贴息或担保支持,增强发行主体积极性;完善风险分担工具,如信用缓释凭证等,构建适配科创企业的评级体系,提升评级区分度,增强投资者信心。”
(文章来源:证券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