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内蒙古日报
□本报记者 赵曦
“去年确诊乳腺癌时,家里卖了牛、借了债,我一度想放弃治疗,是妇联的同志一次次上门,帮我申请救助、联系医院。”赤峰市林西县统部镇小井子村妇女桂芳(化名)说,“这笔钱不是冷冰冰的数字,是给我第二次生命的希望!”
人民健康是社会文明进步的基础,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而妇女作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创造者,在社会发展的进程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角色,是推动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重要力量。
然而,乳腺癌和宫颈癌(简称“两癌”)一直威胁着女性的生命健康。近年来,内蒙古各部门扎实推进一系列有力举措,全力为女性健康撑起坚实“保护伞”。
两癌救助 守护女性健康
“这一年来,党和政府给我送来关爱,村妇联主席经常询问我的病情,为我办理困难户登记。自治区妇联又帮我争取回低收入妇女‘两癌’专项救助金1万元,我感到非常温暖。”呼和浩特市困境妇女李楠(化名)感激地说。李楠的经历,正是内蒙古实施“两癌”救助行动的一个生动缩影。
在妇女“两癌”防治的战场上,自治区各级政府投入,妇联等群团组织主动作为,各级医疗卫生部门全力推进免费实施“两癌”筛查项目。筛查团队深入城市的每一个社区,走进农村的每一片牧区,不辞辛劳地为适龄妇女提供筛查服务。
2022年以来,我区把“对符合条件的低收入家庭确诊‘两癌’妇女给予每人1万元救助”列入自治区民生实事清单。3年来,自治区妇联承担筹资救助任务,多方筹措资金5832万元,精准发放到全区5832万名符合条件的低收入“两癌”妇女手中,率先在全国实现低收入“两癌”患病妇女人均1万元救助全覆盖。
心理关怀 照亮前行之路
抗癌之路,不仅是身体与病魔的顽强抗争,更需要强大的心理支撑。
在包头市肿瘤医院的病房里,心理咨询师刘老师正坐在病床边,与刚做完化疗的患者孙梅(化名)轻声交谈。
孙梅确诊乳腺癌后,心情极度低落,甚至一度抗拒治疗。刘老师每周都会来为她进行心理疏导,耐心倾听她内心的痛苦与担忧,用专业的心理知识和温暖的话语,帮助她重新调整心态。
为了让更多癌症患者得到专业的心理支持,内蒙古组建了由资深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生和志愿者构成的专业团队,不仅在各大医院设立心理辅导点,还开通24小时心理援助热线。同时,定期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心理健康讲座,邀请专家讲解癌症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应对方法。
随着生活节奏加快,女性面临着工作、生活、家庭等多重压力。为助力女性健康工作、快乐生活,我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开启“女性心理健康护航计划”。教育部门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中小学教师培训体系,提升教师对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识别和干预能力;工会组织定期开展女职工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和减压工作坊;妇联联合专业心理咨询机构,为女性提供免费的心理咨询服务,重点关注孕期、产后女性以及职业女性的心理健康需求,从多维度为女性心理健康筑牢防护墙。
多重关爱 营造温暖家园
赤峰市红山区赵兰(化名)患病康复后,一直找不到工作,当地妇联了解情况后,帮她在享和手工艺品有限公司找到了工作。
赵兰开心地说:“这份工作不仅让我有了稳定的收入,更让我找回了自信,找回了生活的意义。”
我区各地积极整合社会资源,为“两癌”妇女提供全方位的生活救助、实用的技能培训以及精准的就业推荐等多元化支持。
在乌兰察布市,志愿者定期上门走访“两癌”妇女家庭,帮助她们打扫卫生、采购生活用品,解决生活实际困难;在锡林郭勒盟,妇联组织联合职业培训机构,为有需求的患者提供家政服务、手工编织等技能培训,提高她们的就业竞争力。
2022年以来,自治区妇联推动落实同中国人寿内蒙古分公司签订的《关爱女性健康保险合作协议》,协调中国人寿内蒙古分公司和爱心企业布丝瑰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向内蒙古3.2万名低收入家庭妇女捐赠3.2万份关爱女性健康保险,保费166万元,总保额8亿元,极大地增加了低收入妇女的健康安全保障。
2024年,自治区妇联在多领域持续发力。在健康知识普及上,“三八”国际妇女节期间,自治区妇联联合自治区财政厅、卫健委等部门邀请内蒙古中医医院开展健康讲座,围绕“宫颈癌的筛查与处理”等内容进行专题宣讲,着重强调“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的重要性。
从“两癌”救助到心理关爱,再到全方位的生活帮扶、精神关爱,内蒙古正在用一系列扎实行动,生动诠释“关爱女性 呵护健康”的深刻内涵。
“让每一位女性尽情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幸福地拥抱美好生活。下一步,我们将持续深化‘健康北疆’行动,完善‘筛查—救助—保险—关爱’长效机制,推动女性健康保障与乡村振兴、民族团结深度融合,让健康福祉惠及千家万户。”自治区妇联主要负责人表示。
上一篇:检修作业零停电 客户用电更稳定
下一篇:乌拉特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