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天津日报
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日前提示,天津市在连续四年无流脑病例报告后,2025年接连报告两例Y群流脑病例,再次引起市民对该疾病的关注。流脑是由脑膜炎奈瑟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冬春季节高发。我国常见血清群包括A、B、C、Y和W135群,近些年来Y群和B群病例占比逐渐增多。
疾控专家表示,流脑可防可控,接种疫苗是最有效手段。家长应确保儿童按时接种疫苗,在高发季来临前,高风险人群可考虑自费补充接种。如出现疑似症状,如高热不退、剧烈头痛、皮肤瘀点、频繁呕吐等症状立即就医,避免延误治疗,早诊断、早治疗可大幅降低重症风险。其间要避免自行服用退烧药,因其可能掩盖病情。家人、同学等密切接触者可在医生指导下预防性用药。
疫苗接种是流脑的关键预防措施。我国流脑疫苗分为两类,一类是免费疫苗即免疫规划苗,包括A群多糖疫苗:6月龄、9月龄各1剂;A+C群多糖疫苗:3岁、6岁各1剂自费疫苗。另一类为非免疫规划疫苗,包括AC结合疫苗,不同厂家适用年龄范围不同,最大适用范围为3月龄以上;ACYW135群多糖疫苗覆盖A、C、Y、W135群,适合2岁以上人群;ACYW135群结合疫苗覆盖A、C、Y、W135群,适合3月龄至3周岁儿童。
流脑高危人群:6个月至2岁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完善)、青少年(学校等密集场所易传播)、免疫力低下者(如慢性病患者)是流脑的高危人群。
流脑主要症状:流脑起病急、进展快,初期类似感冒,有发热、头痛、咳嗽,但可能迅速恶化,出现剧烈头痛、反复呕吐(喷射状)、高热不退(39℃以上)以及皮肤瘀点、瘀斑(按压不褪色)和颈部僵硬、意识模糊,严重时昏迷。未经治疗的流脑病死率可达50%,即使及时救治,病死率仍超10%。约20%幸存者可能遗留听力损伤、智力障碍、肢体瘫痪等。
流脑的日常防护措施:保持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戴口罩、咳嗽时遮掩口鼻;改善通风,居家、教室、办公室定期开窗换气;避免密集场所,流脑高发季减少去人群密集处;增强免疫力,包括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通讯员 刘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