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行业加快洗牌。近日,包括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广东汇卡商务等在内的多家机构因违规被处罚。中国人民银行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25年4月,已累计注销101张支付牌照,市场剩余牌照数量仅剩170张。
4月28日,中国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披露的行政处罚决定信息公示表显示,北京海科融通支付服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科融通支付”)领到一张百万元级别罚单。
具体来看,海科融通支付存在四项违规行为,分别是:未落实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要求;未严格落实特约商户管理要求;违反特约商户收单银行结算账户管理规定;前期服务协议未约定手续费费率,被人民银行北京市分行给予警告并处罚款835.4万元。同时,时任海科融通支付总经理孟某新对“未落实交易信息真实、完整、可追溯的要求”和“未严格落实特约商户管理要求”行为负有直接责任,被警告,并处罚款31万元。
无独有偶。另外一则罚单显示,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有限公司存在多项违规行为,包括违规将预付卡用于网络支付业务渠道;通过实体代理售卡点售卡时,单张预付卡资金超限额;多用途预付卡赎回超限额,被给予警告并处罚款56万元。
除海科融通和北京市政交通一卡通外,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广东省分行作出行政处罚决定,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被处罚。行政处罚决定书显示,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存在违反商户管理规定、机构管理规定以及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等违法行为,被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3128168.18元,并处罚款635万元。值得一提的是,在2023年1月牌照续展中,广东汇卡商务服务有限公司因存在《中国人民银行行政许可实施办法》第二十四条规定的情形,被央行中止牌照续展申请。
近年来,监管趋严的背景下,支付行业的洗牌加速进行。截至2025年4月,中国人民银行已累计注销101张支付牌照,市场剩余牌照数量仅剩170张。这些被注销牌照的支付机构不少曾因违规行为受到监管处罚,显示监管对违规行为的零容忍态度。
对此,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研究员娄飞鹏告诉记者,当前支付牌照缩减有三方面原因:一是监管部门进一步强化支付机构监管,支付机构积极响应监管要求,通过增资扩股、调整股东结构等方式,为业务拓展和产品服务创新夯实基础,无法满足监管要求的机构将被淘汰;二是部分支付机构盈利困难或违规行为较为严重;三是支付机构内部整合,也会使支付牌照缩减。
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分析称,在支付新规深入推进、央企“退金令”等因素影响下,支付牌照持续减量成为大势所趋,其中既包括支付机构主动选择注销的,也涵盖通过挂牌出让等方式寻找下家,反映出支付行业仍处于深度洗牌进程中。
在业内专家看来,随着支付牌照的持续出清,市场环境将更加规范,支付机构的合规成本虽然有所增加,但长期来看,有助于提升行业的整体信誉和稳定性。
“在支付费率‘薄利’的大环境下,面对洗牌,机构选择横向拓展‘支付+’解决方案、拓展合作商户及场景成为大势所趋。后续机构可考虑切入异业场景合作、‘支付+SaaS’、银行联合收单等‘支付+’路径,在合规展业的基础上谋求更多支付产品及合作模式的创新路径。”苏筱芮建议。
上一篇:人气旺 市面暖 活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