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双 通讯员 刘瑞雪 济南报道
与毫厘较劲的“倒腾匠”
时光倒流至2000年,18岁的王新福背着行囊走进哈尔滨机械中专的校门。这个来自山东的少年,握着父亲省吃俭用攒下的学费暗暗发誓:“好好学,有个一技之长,当上‘技能工’‘金蓝领’,赚钱养家。”在实训车间,他总被老师傅戏称为“倒腾匠”——别人下班后,他还在机床前反复拆装零件,手指被铁屑划出道道血痕也浑然不觉。“一个发动机有一万多个零件,我总是想把它全拆开来看看,老师傅们都管我叫‘倒腾匠’”谈起机械的王新福,总是有着一股渴望将其“庖丁解牛”的热情,从一个零件到一台设备,每一个精巧的细节都值得仔细端详。
正是这份执拗,让初入歌尔的王新福迅速崭露头角。“我就像是个救火队员”,每天带着团队去车间发现问题,头脑风暴研究解决方案,车间试用,然后投产。
2020年,公司生产线重大改造升级,一项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摆在王新福团队面前——在产品中增加注塑网布,裁切误差精度要在0.025mm以内,这相当于发丝的五分之一,而行业内通常采用手工裁切,效率和良率极低。没有师傅引领,没有经验借鉴,仅有5个月时间。
面对挑战,王新福没有丝毫犹豫,带领团队一头扎进研发工作中。他们大胆创新,决定以免调模式设计刀具替换人工换模。在半个手掌大的区域内,将刀柱限位精确到0.01mm、刀环角度精确到0.5°,这是常人难以想象的精细程度。无数个日夜,他们在车间里反复试验,失败、调整,再失败、再调整。
最终,他们开发出全新免调限位及控制角度工艺,成功破解音网因无法裁切导致拉丝变形的难题,在规定时间内实现技术革新。注塑网布裁切良品率提高58%,裁切效率提高5%,刀具寿命提高70%,年创造效益超1500万元。这一成果震惊行业,成为一线技术工人挑战世界级工艺的典范。
智能革命的破壁者
在智能改造领域,王新福同样成绩斐然。他带领团队实现产品全自动智能化生产工艺的革命性突破,独创的“超薄音网自动校正装置搬运技术”“音网吸嘴代替传统粘黏取放方式”,使生产效率提升60%,为公司节省人力40%,节约金额500万余元。自主开发的“快速自动检测技术”,突破动态视觉计算不用停机拍照的瓶颈,应用收益近百万元,助力歌尔打造新一代智慧工厂。
VR等智能穿戴产品的点胶覆盖均匀性一直是业内工艺难题,高良率自动化生产在国内更是空白。王新福主动挑战这一技术盲区,带领团队通宵达旦验证调试。那段时间,他几乎吃住在车间,每天收集设备数据,与团队成员保持密切联系。他们拆解制造工段,在点胶工艺、上下料仓机构等方面大胆突破,经过无数次的验证、研讨和总结,终于解决产品涂胶不均、溢胶的难题,良率提升60%,实现自动化生产100%的突破,填补相关领域技术空白,极大提高公司产业竞争优势。
薪火相传的摆渡人
王新福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团队的力量才是无穷的。他怀揣感恩之心,用心培养人才。多年来,完成自动化专业知识培训500多课时,参训员工数千人次,攻克课题200余项,研发新技术新工艺80余种。
2022年,王新福牵头成立王新福劳模(工匠)创新工作室,创新团队成员包括潍坊工匠1名,潍坊首席技师4名,高级工程师2名,高级技师3名
王新福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经验传授给徒弟,教给他们“反思”和“总结”两个“法宝”。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徒弟们快速成长。在2022年山东省国防机械电子创新创效竞赛中,他们荣获“创新型班组”的光荣称号;2023年,在他的指导下,工作站核心成员完成的“歌尔智慧工程2.0”更是勇夺第十二届山东省青年创新创业大赛数字经济专项金奖,为公司打造出了一支素质高、技能高、效率高的优质创新团队。
上一篇:“城市封面”全新亮相
下一篇:我的牛仔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