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衢州日报
记者 林敏 文/摄 报道组 郑晨
4月29日下午,位于柯城区信安街道信安村的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13号“寿光棚”内,沙湾村村支书徐新虎正与两名工人一起采摘成熟的白辣椒,丰收的喜悦洋溢在脸上。徐新虎兴奋地说:“每隔四五天就能采摘一次,今天这一个大棚就摘了1000多公斤白辣椒。这些辣椒主要销往衢州新农都市场,每斤批发价卖5元。”
在柯城区,种菜也能和租房一样实现“拎包入住”。去年9月,之江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之江农业”)将19个棉被大棚对外招租,包括徐新虎在内的9人成为首批“共富合伙人”,他租下两个总面积达7亩的大棚。
“今年是第一年种植,土壤改良以及肥料投入的成本较高。不过,从目前的产量和市场价格来看,前期一个多月的采收已经覆盖成本,后面三个月的采收收益还是比较可观的。” 徐新虎说,作为第一次种植大棚蔬菜的“新手”,尽管有园区技术人员的悉心指导,但在日常管理方面,他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拎包入住”新模式 新手种菜不再难
时间回溯到2023年6月,柯城区政府和物产中大融资租赁集团有限公司、寿光市政府三方携手,引进寿光蔬菜全链条生产经营模式,并成立之江农业,投建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推动柯城区蔬菜产业向设施化、标准化和现代化转型。
据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运营方——衢州市泓盛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松介绍,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总占地面积约283亩,园内矗立着30个现代化的棉被大棚。这些大棚都配备了卷帘机、自动放风机、水肥一体机等智能化设备,且采用双层膜,配备预埋件固定骨架,保温性、稳定性更优良。
去年9月,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推出的首批“共富合伙人”,招募计划名额很快被一抢而空。签约农民每年缴纳4000元/亩的租金就可以租到一个棉被大棚。同时,柯城区农业农村局的包棚种菜促共富政策,为农户承担了一半的租金费用,进一步减轻了承租户的成本压力。
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创新采用“国企+龙头企业+农户”的运营模式,通过统一种植品种、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物资供应、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品牌销售、统一财务管理,分户经营的“六统一分”机制,将各方资源进行了高效整合,即使是毫无经验的新手,也能在专业人士的指导下迅速上手。去年12月,“共富合伙人”们满怀希望地一同种下了统一选定的“衢椒1号”。
“由于土壤改良工作的开展,前期农资方面的投入较大。不过,这些费用都由产业园运营方先行垫付,让我们能够轻装上阵,安心种菜。而且在整个种植过程中,技术人员会及时提醒我们何时种植、施肥,十分贴心,让我省心不少。”徐新虎说。
棉被大棚加技术
种植全程有保障
那么,在“寿光大棚”里种菜,与本地传统方式相比究竟有何差异?又具备哪些优势?
“今年2月中旬,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内的衢州白辣椒便陆续迎来了收获期。”王松说,“本地的普通拱棚,冬天也能种蔬菜,但生长缓慢。因为晚上温度低于10摄氏度,从元旦开始到3月底,基本处于没有产出的状态,要到4月中上旬才会上市。我们的大棚白天能保持恒温30摄氏度左右,晚上保温效果也非常好,温度不低于10摄氏度,植物能够正常生长,上市时间较传统种植方式大幅提前,抢得了市场先机。”
“除了硬件设施的有力支撑,寿光市历经多年沉淀的科学种植模式,也为蔬菜高产提供了坚实保障。” 王松特别提及底肥的使用,“本地农户凭经验种植,往往担心浪费肥料、怕烧苗,不敢使用足够底肥。但我们摸索出一套可控的科学种植方式,像有机大豆肥等,只要使用得当,不会烧苗。前期底肥充足,是种好蔬菜的根本。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内像徐新虎这样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的农户,按照方案种植,普遍获得了较好的产量。”
记者走进运营方种植的8号棉被大棚,映入眼帘的是成排的一人多高的绳索,下方牵引着辣椒的分枝。“在蔬菜种植中,枝条管理是至关重要的环节。这是我们采用的吊秧技术,它能够引导枝条有序伸展,从而与阳光更充分地接触。而本地传统的种植方式,枝条聚拢在一起,大大影响了采光效果,不利于蔬菜生长。另外,疏枝也是关键步骤,但很多农户由于舍不得,往往错过最佳疏枝时机,这同样会对蔬菜产量造成影响。”王松进一步补充道,温度控制对辣椒生长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在花芽分化期,“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导致辣椒难以正常生长。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种植的部分,1000斤辣椒中几乎挑不出10斤发育不良的‘僵尸果’,而有些大棚由于没有按照统一要求进行管理,‘僵尸果’率明显偏高。”
漫步在信安共富蔬菜产业园内,记者不难发现,由于对统一种植模式的执行程度各异,9户承包种植农户的辣椒生产情况呈现出较大差异。其中,全程遵循新思路种植的徐新虎,其产量名列前茅,已接近产业园运营方种植的平均标准。
“我先做个探路者,试试这种模式的盈利情况,后续再带动村民一起发展。”徐新虎满怀憧憬地说,“未来还计划在现有基础上,进一步迭代升级合作模式,充分挖掘城郊的地理优势以及‘寿光大棚’的独特潜力,整合村中的百余亩闲置土地,大力发展现代化蔬菜产业。同时,积极拓展研学项目,打造集农业观光、科普教育、实践体验于一体的综合平台,并开展蔬菜水果的多元化组合销售,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下一篇:人气旺 市面暖 活力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