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18次新版“地三鲜”:从家常菜到文化名片的味觉之旅
创始人
2025-05-02 14:46:40
0

中新网牡丹江5月2日电 题:T18次新版“地三鲜”:从家常菜到文化名片的味觉之旅

作者 张学鹏 侯继尧

五月的春风掠过广袤的东北平原,T18次列车正以每小时120公里的速度驶向首都北京。餐车里飘来阵阵诱人的香气,厨师张兴家正将刚出锅的改良版“地三鲜”装盘。这道承载着黑土地记忆的家常菜,如今已成为连接旅客与东北文化的味觉纽带。

这趟由中国铁路哈尔滨局集团有限公司牡丹江客运段京牡车队担当的T18/17次列车,是连接黑龙江省东南部中心城市牡丹江与首都北京的重要特快列车,全程运行时间近17个小时。为了让旅客在长途旅行中享受到更丰富的餐饮体验,该段京牡车队在五一假期前就开始筹备,最终选定了“地三鲜”“锅包肉”“熘肉段”等东北经典菜品作为本季的主打美食。

厨师正在制作新版“地三鲜” 哈铁供图

“地三鲜要趁热吃,您尝尝我们改良后的版本。”T18次餐车厨师张兴家将餐盘递给一位年轻旅客时,脸上洋溢着自豪。这位在T18次工作了十年的老厨师,见证了列车餐饮从单一盒饭到特色美食的蜕变过程。

“我们车队在五一前夕对菜单进行全面升级,最终选定‘地三鲜’‘锅包肉’‘熘肉段’等东北经典作为主打,其中尤以改良版‘地三鲜’最受旅客青睐。”T18次餐车操作间,张兴家边翻炒边介绍,地三鲜传统做法是土豆、茄子、青椒过油烩制,现在加入了时令春笋和豆角,减少了油量。“这道看似简单的家常菜,改良过程却凝聚了整个团队的智慧。车队专门组织厨师研究旅客反馈,发现传统做法虽然味道浓郁,但油腻感明显,不适合长途旅行的肠胃。经过多次试验,最终确定了保留经典风味的同时增加蔬菜种类、减少油量的改良方案。”

中午时分,餐车逐渐热闹起来。来自山东的王先生一家三口点了新版“地三鲜”和“锅包肉”。“在火车上能吃到这么好吃的东北菜真是意外之喜,”王先生夹起一块春笋,“这个改良很贴心,清爽不腻口。”邻桌的北京游客李女士则对餐车服务员说:“能不能问问厨师是怎么做的?”

旅客在品尝新版“地三鲜” 哈铁供图

这种旅客与厨师、服务员之间的美食交流,已成为T18/17次列车上独特的风景。牡丹江客运段京牡车队队长丁记梅表示:“我们不仅要让旅客吃饱,更要让他们吃好,通过美食了解东北文化。”这种“文化列车”的理念,让原本功能性的列车餐饮转变为传递地域文化的移动平台。

下午茶时间,餐车推出了东北特色点心。餐车长张丹正向旅客介绍:“这是用黑龙江特产红小豆做的黏豆包,甜而不腻……”来自南方的旅客陈先生听得入神,当即点了一份。他说:“以前只知道东北菜量大实惠,现在发现还有这么多讲究。”这种对东北饮食文化的再认识,正是列车餐饮升级想要达到的效果。

朝阳升起,列车驶过唐山北站。餐车厨师们开始准备当天的食材。“马上立夏,我们准备增加些清爽菜品,”厨师张兴家翻看着菜单计划表,“要让旅客感受到季节变化带来的味觉体验。”这种应季而变的菜单设计,体现了服务理念的精细化提升。

在T18次旅客留言簿记录着大家对列车餐饮的评价。最新一页写着:“没想到火车上的‘地三鲜’能这么好吃,下次还坐这趟车!——上海游客小林”。这样的反馈让整个团队倍感欣慰。

旅客在列车餐厅点菜 哈铁供图

从牡丹江到北京,17个小时的旅程因为一道改良版“地三鲜”而变得丰富多彩。这道承载着黑土地记忆的家常菜,在飞驰的列车上完成了从果腹之物到文化名片的华丽转身。它不仅是味蕾的享受,更成为连接旅客与东北文化的情感纽带。

当列车驶入北京站,又一批旅客带着对东北美食的记忆离开。而在返程的T17次列车上,新版“地三鲜”的故事仍在继续。正如丁记梅队长所说:“一列火车,承载的不仅是旅客的身体,还有他们的味蕾和情感。”这道铁轨上的美味,正以其独特的方式,讲述着东北文化的魅力与铁路服务的温度。(完)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特朗普与...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在特朗普与加拿大总理卡尼会晤前接受Fox Business采访。  卢特尼克...
闪回至当年   □张金刚  日子,过着过着,就过成了当年。但在当下,总会时不时偶遇一个触点,带我打开记忆闸门,闪...
特朗普与马斯克“P图”互动但被...   美国白宫4日在社交媒体上发布美国总统特朗普手持光剑的《星球大战》风格AI图片。巧合的是,美国企业...
扬州广陵:广聚英才,激活产业发... 去年以来,扬州市广陵区聚焦“双城双区”战略,坚持产业、科技、人才“一体化”招引,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
超百万人次游东疆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马晓冬)5天,超100万人次——这是东疆综保区交出的“五一”假期“成...
一盘水饺背后的女性成长史   由刘伟强执导、马丽领衔主演的五一档新片《水饺皇后》正在全国热映中,票房持续领跑,截至5月5日13...
我的牛仔裤   □荆谦谦  我哥哥大二那年凭借经商的禀赋掘得了人生第一桶金。他把备战高考的我从教室里叫出来,要带...
从车间“倒腾匠”到行业领军工匠   吴双 通讯员 刘瑞雪 济南报道与毫厘较劲的“倒腾匠”  时光倒流至2000年,18岁的王新福背着...
“城市封面”全新亮相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廖晨霞)“五一”假期,天津津湾广场经过提级改造后全新亮相,以崭新的城...
劳模盖海波的“劳动节” 转自:天津日报  凌晨4时30分,当津城还沉浸在睡梦中,环卫工人盖海波已经完成了班组人员到岗情况核对...
未成年人岂能成为不当牟利的工具 转自:法治日报□ 蒲晓磊  国家网信办近日发布消息称,今年以来,网信部门持续强化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根...
上万人在施工,“大机场梦”渐行...   于泊升 济南报道  5月1日下午,一架客机从济南国际机场上空掠过,划出一道白色航迹。刚结束一轮工...
昌平帮青年走稳创业“关键第一步...   本报讯(记者 孙云柯)近日,昌平区试点建设北京青年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示范区,启动实施了一揽子政策措...
今年西瓜节 来这嗨吃嗨玩 转自:天津日报  “五一”节假期,静海区台头镇中二堡村盘活闲置厂房改成的民宿项目工地上,一派繁忙景象...
入境免签带火山东游,韩国游客纷...   5月4日上午,搭载285名韩国游客的“新香雪兰号”邮轮抵靠烟台港,游客们有序走下舷梯,在烟台开启...
交通运输部门多举措服务保障返程... 转自:法治日报本报北京5月5日讯 记者刘欣 记者今天从交通运输部获悉,“五一”假期第5日,预计全社会...
百年商埠如何续写繁华   文/片 杜春娜 济南报道  五一假期,位于中山公园北门处的济南市开埠博物馆迎来试运行,引起广泛关...
“茶乡警务”护航茶产业发展 转自:法治日报□ 本报记者   吴良艺□ 本报通讯员 蒋  欣  谷雨时节,广西壮族自治区灌阳县黄关...
施工现场来了机器人“工友” 转自:天津日报  “五一”假期,我市道桥维修整治项目施工进度加快推进。市道桥事务中心通过智慧手段赋能...
让“沉睡的资产”焕发新生机 走进黄沙港渔港经济区,一座曾经破落不堪的烂尾楼如今已蝶变为生气盎然、热闹非凡的电商直播基地,创客网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