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
不久前召开的民营企业座谈会,让90后企业家——宇树科技创始人王兴兴出了圈。从上学时内向、偏科,到造出行业领先甚至惊艳全球的机器人……“学渣逆袭”的故事令许多人深受鼓舞和启发。
几乎同时,“AI才女罗福莉已到新岗位上班”再上热搜。这名95后人工智能领域研究者持续引发大家关注,并被很多网友誉为“天才”。
一时间,大家发现,“井喷”的中国创新成果背后,也涌现出一批年轻的中国创新者。
有怎样的时代,就有怎样的青年;有怎样的青年,就能成就怎样的时代。读懂年轻一代创新者,给我们信心、力量,更让我们从培育了他们的环境、土壤中总结经验、滋养未来。
说起这些年轻创新者,“热爱”无疑是首先跳出的关键词。
宇树科技王兴兴,中小学阶段就痴迷于遥控车、飞机航模,谈及仅三十多年的人生,他笑称自己的核心优势在于“已经有了20多年的机械设计经验”。
或许不那么“年轻”,但同样是80后的饺子,为一腔热爱,从医学生转行做动画,蛰伏多年打磨作品,终凭哪吒系列电影“逆天改命”。
这一代创新者的最大幸运,在于他们可以不必困于生计,而有机会在广阔天地间将自己的热爱与事业结合在一起,全身心追逐梦想。
揆诸历史,那些“从0到1”甚至改变世界的原创性创新,往往源于人类的兴趣与热爱。正向创新深水区、无人区挺进的中国,迫切需要激发创新者由热爱而专注、由专注而追求极致和卓越的精神力量。
王兴兴(前排左二)在民营企业座谈会上。
坦率、真诚,还有那么点松弛感,是他们身上的另一重特点。
“我并非天才少女”“只想安安静静做难而正确的事情”……面对汹涌流量与赞誉,这是罗福莉的“人间清醒”。
“国产科幻片这个类型大概也还没确立”“我可以说出一大堆错误,但至今都说不出怎么做才是对的”……当《流浪地球2》收获如潮好评,导演郭帆却已开始复盘错误。
“我其实更喜欢躲在幕后,专心做动画”“希望媒体给我的脸打上马赛克,这样我就能安心回去搞创作了”……《哪吒2》还在刷新纪录,导演饺子却已“闭关”。
没有心高气傲、没有自我标榜,甚至还不时自嘲、常常反思……这样的坦率,恰恰源于千锤百炼后的气定神闲,恰是真正自信的体现。
创新往往源于做真实的自己。年轻一代创新者需要鲜花掌声、物质激励,也同样需要自由挥洒、大胆开拓的舞台。让他们做拿手的事、成为真正的自己,我们就能“静待花开”。
土生土长,是他们中许多人的又一特点。
在企业家座谈会上,宇树科技王兴兴在发言中动情地说:“我们的企业和我们自己,都是在中国土生土长的。”习近平总书记勉励他说:“国家的创新需要年轻一代贡献力量。”
一度,有这样一种认识:顶尖科技创新领域的人才,只能是“海归”。今年以来,从人工智能到人形机器人,在这些硬科技前沿领域,更多土生土长中国创新人才成为中坚力量。
无论何时,跨国跨区域的人才流动都是推动创新的重要力量,我们坚持对外开放,汲取全球创新智慧与资源,同时也从土生土长的中国团队身上感受到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与澎湃的创新能量。今天的中国,有能力培养最顶尖的科技创新人才,我们有这样的信心和底气。
创新,说到底最重要的就是人才。无数年轻一代创新者正奋斗在各自岗位上,用日复一日的踏实付出、不断闪光的奇思妙想,既成就个人价值,也换来各领域日新月异的发展。
创新如潮,后浪奔涌。新时代中国蒸蒸日上、生生不息、活力永存。
作者: 彭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