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行业再现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
近日,浙商基金发布基金经理变更公告,基金经理王斌因个人原因于2月17日离任,已不再管理任何基金,其卸任的基金由基金经理成子浩接手。
成子浩是浙商基金“新人”基金经理,从今年1月开始正式管理公募基金。数据显示,截至王斌离任前,其管理的3只基金浙商智选新兴产业A、浙商聚潮新思维A、浙商科创一个月滚动A任职回报率分别为-1.86%、-5.63%、-16.21%。
据了解,目前浙商基金旗下共有15名基金经理,其中“新人”基金经理占比较大,任职不足3年的共有8人,任职时间最长的一位不足6年。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浙商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430.13亿元,较2023年二季度末611.01亿元有明显缩水迹象,同时,浙商基金旗下权益类基金规模占比较低。
此时,将3只权益类产品交给一位更加年轻的基金经理来管理,主打“青春风暴”的浙商基金接下来该如何走出权益产品规模较低的泥潭呢?
“清仓式”卸任
根据浙商基金公告,基金经理王斌卸任的3只基金分别是浙商智选新兴产业、浙商聚潮新思维、浙商科创一个月滚动,按照去年四季度末的重仓股来看,其偏好重仓半导体、电子和光伏等科技股。至此,王斌不再管理任何基金,并且已在中基协办理注销手续。
资料显示,王斌于2018年5月加入浙商基金,此前曾在某半导体公司担任工程师职务,其从2021年8月开始管理公募基金,最长任职年限超过3年。
作为一名曾经的半导体从业人员,王斌担任基金经理后经历了行业较大的震荡调整,其在离职前,暂未能将基金任职回报拉回正收益。数据显示,截至2月17日,王斌管理上述3只基金的任职回报率分别是-1.86%、-5.63%、-16.21%(以A份额为例)。不过,从阶段性收益表现来看,王斌在去年把握住了“924”行情,3只基金在去年三季度均取得了高于同类平均收益的表现。
王斌在去年四季报中提及,增加了一些SaaS软件类公司的配置。其认为,公司业绩弹性比较大。他还表示,“站在当前时间点看,中国经济和股市的结构性机会足够我们去构建投资组合”。然而,还未等到半导体、软件行业迎来上涨的机会,王斌在今年2月17日因个人原因离开了浙商基金。
“青春风暴”来袭
接替王斌管理上述3只基金的是一位“新人”基金经理成子浩。
资料显示,成子浩于2020年7月加入浙商基金,从今年1月7日开始管理公募基金,2月5日与王斌搭档管理上述3只基金至2月17日。此后,王斌卸任的3只基金均由成子浩单独管理。
尽管成子浩担任公募基金经理的年限还不足3个月,但目前已经同时管理5只基金,最新在管规模超过10亿元。按照基金类型来看,上述新接手的3只基金是偏股混合型基金,成子浩第一次独立管理此类基金,此前管理的2只是偏债混合型基金。
记者注意到,成子浩管理的多数基金规模都偏小。Wind数据显示,上述3只新接手的基金去年末规模均偏小,最大1只规模也不足1亿元,最小1只规模仅6000多万元。成子浩目前管理的所有基金中,最大一只最新规模为6.45亿元。
为何会让一位年轻的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基金?从浙商基金的人员变更或许可以看出端倪。
据Wind统计,截至2月17日,浙商基金近三年来,共有11位基金经理离任,新聘10位基金经理,基金经理团队变动率较大。从已离任的基金经理来看,有多位基金经理管理公募年限超过了3年,最长一位超过7年。
主打“青春风暴”的浙商基金,目前旗下基金经理平均任职年限仅为2.49年,该数值相对行业平均值较低。
具体来看,目前在职基金经理共有15位,从事基金经理年限超过3年的仅7位,任职年限最长的一位不足6年。包括成子浩在内,有6位基金经理是“新人”,管理公募基金年限不足2年。
一位公募资深业内人士告诉《国际金融报》记者,原则上,如果基金经理变更,持有人可以直接考虑更换基金,但如果是“新人”基金经理接手,或许可以观望一段时间。如果持有人为基金经理变更感到左右为难,那么可以考虑换其他基金,目前全市场有上万只公募基金,可供投资者选择的品种非常多,没必要只盯着一只基金。
权益产品发展难
浙商基金官网显示,公司成立于2010年10月,公司大股东是民生人寿保险(持股50%),二股东和三股东分别是浙商证券(持股25%)和养生堂(持股25%)。
从股权架构来看,浙商基金背后有着明显的浙商气息。民生人寿保险的实控人为“万向系”掌门鲁伟鼎,浙商证券背后的最终受益人是浙江省国资委,养生堂实际控制人为农夫山泉创始人钟睒睒。
浙商基金的高管也多出自“万向”系,比如现任董事长肖风,担任中国万向控股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兼执行董事。去年11月,刘岩接替王波担任浙商基金总经理职务,刘岩历任万向信托股份公司信托业务二部总经理、万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总裁等职务。
虽然董事长肖风是公募基金行业元老级人物,曾参与创办“老十家”公募博时基金,但浙商基金现任总经理在公募行业的履历上有所欠缺。
截至去年上半年末,浙商基金实现营收9656.64万元,同比下降逾39%;实现净利润23.57万元,同比下降99.23%。
除了经营业绩下滑,成立十多年的浙商基金还将面临规模缩水的挑战。截至去年四季度末,浙商基金公募管理规模为430.13亿元,相较于2023年二季度末的611.01亿元大幅缩水。
数据显示,浙商基金旗下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基金规模合计为374.84亿元,占总规模比达到87%以上,指数型基金规模不足10亿元,混合型基金规模不足50亿元。目前旗下暂无主动股票型基金。
对于为何出现基金经理“清仓式”卸任,让年轻基金经理管理多只基金,以及公司未来权益类基金发展计划等问题,《国际金融报》记者向浙商基金官方邮箱发送了采访函,截至发稿,暂未有回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