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大佑农饲料)
表面看,胜利的天平似乎倾向养殖户:仔猪寒冬导致的供应收缩已成定局,二次育肥热潮让标猪身价陡增,中秋国庆双节备货与南方腊味需求摩拳擦掌,国家收储与饲料成本筑起价格“双保险”。
然而,一场席卷8月的价格风暴正在酝酿
那场发生在2024年寒冬的致命打击,至今仍是行业心头挥之不去的阴影。极寒天气下,新生仔猪存活率遭遇断崖式下跌,无数脆弱的小生命未能熬过严冬。
雪上加霜的是,养殖户在连月亏损的重压下,被迫挥泪淘汰大量低产母猪。双重绞杀下,今年三季度能上市的大猪数量同比增幅大幅缩水,供应收缩成为市场最硬的底牌。
与此同时,二次育肥的赌桌重新热闹起来。北方地区标准体重生猪阶段性“紧俏”,这簇看似推涨的火苗,却暗藏灼伤行业的风险。
更令人期待的是,传统需求引擎即将点火。中秋、国庆双节备货的号角临近,市场对节日效应的期待值拉满。南方制作腊肉的需求也隐隐有提前启动的迹象,为价格短期冲高再添一把火。
政策面同样释放暖意。国家冻猪肉储备的“收储”政策如同兜底的安全网,托住价格避免坠入深渊。持续高位的饲料成本,则死死顶住了猪价的地板,让深跌空间被极大压缩。
然而,8月的猪市想迎来“暴涨盛宴”?这恐怕只是一厢情愿的幻梦。三大风险正虎视眈眈,随时可能将脆弱的涨势击得粉碎。
第一大杀机,正是悬在头顶的产能“堰塞湖”。一个冰冷的数据足以刺破幻想:2025年3月底,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仍高达4039万头!这数字远超国家划定的3900万头调控“警戒线”。
这意味着什么?生猪供应的“水龙头”依然开得极大,潜在供应压力犹如悬顶利剑。即使三季度出栏有所减少,庞大的产能基数仍是压制价格最沉重的巨石。
第二大隐患,恰恰来自眼下看似火热的“二次育肥”本身。这柄双刃剑已高高举起。当前入场进行二次育肥的养殖户,其成本并不低廉。
最大的雷点在于:如果后期这些养得肥肥的大猪集中出栏,市场通道瞬间“堵车”,价格踩踏惨剧极可能上演,将前期辛苦涨起来的价格砸回原点。
第三重压力,来自依旧疲软的终端消费。尽管餐饮业在缓慢恢复,但菜市场、超市里猪肉(白条)的实际走货速度却在悄悄放缓。
更致命的是,物美价廉的鸡肉、鸡蛋正虎视眈眈,随时准备抢占老百姓餐桌上原本属于猪肉的份额。消费复苏的“软脚虾”状态,无力支撑价格持续大幅上行。
关键八月,猪价究竟会走出怎样的轨迹?残酷的真相可能让盼涨的养猪人心头一紧。
8月上旬:“跌”字当头?高温热浪持续“烤”验,为减少热应激带来的损失,养猪场被迫加速出栏节奏。偏偏此时终端消费依旧疲软不堪。供应短期增加遇上需求萎靡,生猪均价很可能继续下探寻底。
8月中下旬:曙光微现?随着大中小学开学食堂备货启动,叠加中秋节日效应渐浓,需求端有望被注入一丝暖意。同时,二次育肥的养殖户“惜售”情绪可能升温。在需求小高峰和供应节奏调整的双重作用下,猪价或迎来一波触底反弹。
但关键在于:这个反弹,力度极其有限!专业机构综合预判,整个八月的猪价涨跌幅度大概率被牢牢控制在±5%以内的狭窄区间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