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记者 钱仕豪 杨晓波)7月20日,中国首款电芦笙在黔东南州凯里市发布,这项研发历时4年,为芦笙注入了现代科技基因。
据了解,电芦笙完整采集传统芦笙四大类十余种音色,实现高、中、低、倍低音瞬时切换。首创了“转调不转指法”技术,12个大小调自由转换,支持4组音色预存及弯音、滑音等现代技法。通过声学采样与电子适配技术,研发团队还成功将音频转化为MIDI信号体系,使千年笙音首次具备数字化创作能力。
贵州省芦笙研究会会长韦祖雄表示,电芦笙既保留了传统音色精髓,又突破音域固定、转调困难等瓶颈,让古老的笙音能与电乐共鸣,能走进更多年轻人的耳朵与心灵。
“我们已经收到近500支电子芦笙的订单,其中200多支订单来自省内,其他的来自云南、广西、河南等地。”贵州星笙代科技有限公司电芦笙研发团队负责人、吴兴星说,将持续开发适应各种学习、演奏需求的电芦笙产品,让民族乐器与当代技术创新相结合,为芦笙艺术传承与发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