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彭晃
三伏酷暑,天似被烙铁烫过,暑气凝滞不动,空气里像塞满了滚烫的棉花。人皆抱怨如被塞进蒸笼,满腹焦躁,然而殊不知伏天亦自有其风雅,只待有心人悄然拨开那层燥热,露出生机盎然的清凉内里。
暑气如蒸笼,蝉鸣聒噪。我偏爱躲进荷塘深处。那硕大的荷叶如翠玉盘擎于水面,擎得极稳,纹丝不动,人则被绿意围拢;采下几片,洗净煮水,水色渐成微绿。杯中荷叶茶温凉微碧,轻啜一口,竟觉得那暑气似老式火车头,被这一盏清茶喷出的水汽逼退了几步——原来草木的清凉,竟能如此熨帖地入喉入心。
伏天晒书,在我家早已成了一种古雅的仪式。父亲搬出樟木老书箱,箱盖掀开,一股陈年纸墨气息扑面而来,仿佛是时光封存的叹息。书页被父亲一册册摊在竹席上,如同将一片片灵魂曝晒于日光下,书页在风里哗哗翻动,如同正向我低语。父亲立于书旁,一面细心翻动书页,一面喃喃自语:“这书也怕潮闷的。”他粗糙的手指拂过书页,动作轻柔如抚慰沉睡的婴孩——原来智慧也需呼吸,经年累月之后,文字在阳光里才能重新吐纳出清朗的气息。
最妙的是躲进山里听风。山中绿荫浓稠如墨,蝉声也仿佛被染得翠绿,在枝叶间流转。寻一块山石坐下,凉意便顺着脊背漫上来,渐渐把五内熨帖平静了。忽有山风自远处奔袭而来,掠过树梢,掀动衣襟,簌簌声由远及近,又由近及远,耳畔便似有无数精灵列队跑过。风过处,绿浪涌动,人便如浮在清凉的波峰上,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温柔托举着;山风拂过脸颊,仿佛掠过祖母睡中安稳的鼾息——风本无形,此刻竟有了母亲怀抱的实感。
酷暑本身何尝不是一种“空山”?燥热只是表象,如同山石沉默不语。我们若只知抱怨炎热,便如过山不识山;然而风雅者,不过是向这暑热索取清凉罢了——如同在空山深处,侧耳捕捉风的脚步。
伏天自有其风雅,全凭一颗会意的心在燥热里撑开一片清凉之境。张潮在《幽梦影》中写道:“夏宜听雨,可以涤烦襟。”其实伏天里,以荷香为茗,以晒书为乐,以听风为伴,正是我们向酷暑借来的风雅——人若懂得向内里寻清凉,便纵使身在炎威之下,心中已自有茂林修竹,无边绿意与风涛起伏。
上一篇:新中国优秀航运人才的摇篮
下一篇:“百场宣讲进工地”活动走进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