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沈阳晚报)
转自:沈阳晚报
歇马夜市
(沈河区青年大街123号嘉里城东侧)
晚上七点十五分,青年大街的晚高峰尚未完全散去。做金融工作的林妍熟练地将车停进嘉里城地下车库,乘电梯直达商场东侧广场。她看了眼腕表,距离和闺蜜约定的时间还有十五分钟。“每周五晚上雷打不动的周末之约,是我们几个职场女性三年来的仪式。”林妍边说边整理着丝巾,“在歇马,连等待都是享受。”
在沈阳这座东北老工业城市焕发新生的进程中,夜经济正成为展现城市活力的重要窗口。而位于青年大街核心商圈的歇马夜市,无疑是这座城市夜生活中最精致的注脚。
品质升级全记录
歇马夜市得名于清代“歇马台”的典故。据《沈阳地方志》记载,这里曾是皇家驿道上重要的休憩点,往来官员商旅常在此歇脚。如今,这个充满历史韵味的名字被赋予了全新的时代内涵。
2017年秋,嘉里城的管理团队开始了为期三个月的考察。“我们去了东京六本木、上海新天地、成都远洋太古里……”项目总监翻着当年的调研报告,“最终我们决定打造一个具有沈阳特色的高端夜市。我们不想做传统的大排档,而是要创造一个能让都市精英放松身心的品质空间。”
灯光设计由全国顶级团队操刀。设计师介绍说:“我们采用了德国进口的OSRAM灯带,每盏灯的照射角度都经过精密计算。”地面铺设的葡萄牙软木地砖每平方米造价达480元,具有防滑、减噪、耐腐蚀等特性。
“开业前的压力测试就做了五次。”运营主管回忆,“从客流疏导到应急处理,我们模拟了各种突发情况,连垃圾桶的摆放间距都调整了三次。”
美食背后的匠心
餐饮区是歇马夜市的核心竞争力。这里汇聚了50余家特色美食摊位,其中不乏沈阳老字号的创新尝试。
在“榴莲芝士饼”摊位前,第五位排队的是一家律所的合伙人杨先生。“我太太怀孕后特别馋这个,每周都要来买两次。”他说。摊主张伟展示着他的原料清单:“猫山王榴莲空运成本每公斤比本地的贵45元,法国kiri芝士每吨价格是国产的三倍,但值得。”
“手冲咖啡车”前,咖啡师小林正在为老顾客调试研磨度。“这位先生只喝巴拿马瑰夏,我们特意为他调整了萃取方案。”她边说边观察着电子秤上的数字,“92度的水温,20克的粉,萃取时间控制在28秒。”
新入驻的“和牛烧肉”摊位,主厨来自东京。他通过翻译说:“我们选用A5级宫崎牛,每片厚度严格控制在3毫米,这样能保证入口即化的口感。”298元/份的价格,开业首周就卖出了150份。
都市夜生活全景
夜市西侧的文创区总会迎来一些在业界备受关注的独立设计师。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的皮具设计师小林说:“这里的环境和客群都很适合展示我们的作品,上个月我卖出了30多个手工皮包。”
说这话的时候,她的植鞣革公文包正在被某科技公司CEO试背。“这个针脚密度是每英寸8针,比普通包包多2针。”她指着包盖解释道,“所以使用寿命能延长三年以上。”最终,这位顾客一口气订了五个作为员工年终奖。
在陶瓷区,柴烧艺术家老王迎来了一家文创产品公司的采购专员。“这个冰裂纹建盏的烧成率不到5%”,他指着展柜里的珍品说,“但博物馆愿意为这种非遗技艺买单。”
夜市还会定期举办主题活动。“爵士音乐周”“脱口秀之夜”……都会吸引来很多观众。白领张小姐说:“周五下班后和同事来这里听音乐、喝精酿,晚风徐徐,比去酒吧更有情调。”
晚上八点半,爵士乐队开始第二场演出。来自德国的工程师Hans举着手机录像:“这比慕尼黑的圣诞市集还棒!”他的翻译补充道:“Hans先生已经决定把下周的商务宴请安排在这里。”
城市观察
在这个被高楼大厦环抱的露天空间里,歇马夜市重新定义了城市夜生活。它用米其林的标准做小吃,用美术馆的规格摆地摊,用音乐厅的要求办演出。在这个快节奏的都市里,歇马夜市用它的精致与从容,为沈阳人提供了一个放慢脚步的空间。
常客李先生说:“这里让我想起了上海的新天地,但更有我们沈阳自己的味道。”城市规划专家说:“这里展现的不仅是商业创新,更是一座城市对品质生活的追求。”
沈阳晚报
沈阳发布客户端
记者 寇俊松
摄影 李浩
上一篇:借地而生,更需善待土壤
下一篇:心灵驿站“搬”到居民家门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