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国机构编制》杂志刊发了由广东清远市委编办主任严伟署名撰写的《小县大变革:连山、连南稳妥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一文。
文章称,连山、连南县地处粤北山区,是少数民族自治县,常住人口分别为9.55万和13.55万。长期以来,两县因地理位置、资源禀赋、县域发展定位、财政收支状况等原因,面临着经济基础薄弱、财政供养能力有限、人才资源匮乏等挑战。为破解发展难题,连山、连南作为广东省的人口小县,积极按照中央要求,全面推进机构优化。
其中,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地处南岭五岭之一的萌诸山脉之中,位于粤、湘、桂三省(区)结合部,境内峰峦林立,溪涧纵横,地势高峻,总面积的87%为山地,古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连南瑶族自治县位于广东省西北部,是三省交通交汇之地,是广东省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瑶族文化传统保存最完整的自治县,也是全国乃至全世界唯一的排瑶聚居地,素有“百里瑶山”之称。
上述文章分别从“进一步优化整合党政机构”“进一步充实内设机构人员和专业力量”“进一步整合公共服务职能”“进一步优化队伍结构”四个方面介绍了连山、连南两县推进人口小县机构优化的主要做法。
具体来看,连山、连南在机构改革中,注重创新机构设置模式,实现了职能的高效整合。一是打破部门壁垒,将职能相近、业务相关的部门进行整合,提高了政府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在人口小县机构限额内,连山、连南按照“大部门制”设置机构,党政机构由改革前的31个整合为25个,精简19.35%。通过职能相近部门的职责、业务有机整合、有效推动部门职能更集中,部门间沟通更顺畅,工作流程更简化,工作协同更高效,有力提升政府的决策能力和执行力、节约行政成本。比如,县发展改革工信和科技商务局与县统计局合署办公,有利于在经济发展规划、运行监测、固定资产投资、科技创新资源、企业培育等方面形成工作合力,避免了脱节,更好服务经济高质量发展。二是优化职能配置,对部门职责进行合理调整和优化,注重突出地方特色,打造改革亮点品牌。比如,为发挥生态优势,连南将县林业局由在县自然资源局加挂牌子调整为单独设置,并加强了对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领导和管理。
连山、连南在机构改革中,注重以改革成果提升人员效能。一是通过精简机构集中汇聚业务部门,提升人员编制利用效率。改革后,两县共减少内设机构15个、科级领导职数22名、股级领导职数39名,机构进一步精简,综合股室进一步减少,把人员力量向业务部门聚合,加强单位和业务股室人员力量统筹能力。二是通过统筹使用县直部门派驻人员,建立乡镇编制周转池,为乡镇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编制保障。连南将自然资源所下放各镇实行属地管理,人员编制同步下放,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提供支撑。
连山、连南在机构改革中,注重将改革成果转化为基层治理效能,通过优化乡镇机构设置、加强基层队伍建设等措施,实现了“一专多能、一员多责”,整合了公共服务职能,提高了基层工作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服务群众效率进一步提升。比如,乡镇将民政救助、卫生健康、劳动就业、退役军人服务等便民服务领域相关事务性工作统一交由党群服务中心对外实施,实现“一个窗口”服务群众,减少了企业和群众“多头跑、多头服”现象,切实方便了企业和群众办事。
连山、连南在机构改革中,注重人文关怀和干部队伍建设,通过合理安排涉改干部、加强干部教育培训等措施,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热情。一是做好涉改干部安置工作,对涉改干部进行妥善安置和合理分流,确保了干部队伍的稳定和工作的连续性。二是建立健全干部激励机制,通过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提高了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通过表彰奖励、职务晋升等措施,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积极性。连山、连南通过选拔使用、交流调整等方式任用综合素质较高的80后年轻干部。改革后,连山、连南县直党政机构领导班子平均年龄下降,本科以上学历占比有所提升,优化了领导班子队伍结构,推动了整体功能提升。
澎湃新闻记者 蒋子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