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法治日报
□ 本报记者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吕佳慧 62年前,由浙江省诸暨市枫桥镇干部群众创造的“枫桥经验”被毛泽东同志批示向全国推广; 23年前,诸暨在枫桥镇建立全国第一个乡镇综治中心; 2年前,诸暨试点推行镇街社会治理中心(综治中心)综合信息指挥室与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双室合一”。 时代在变,但诸暨坚决扛起“枫桥经验”发源地的责任使命始终不变,坚决以领跑者姿态,让“枫桥经验”在新时代焕发生机。 诸暨市委副书记、社会工作部部长、政法委书记王琤向《法治日报》记者介绍,近年来,诸暨以市、镇、村三级社会治理中心建设为依托,探索与属地派出所综合指挥室“双室合一”,打破条块边界,把属地派出所、法庭、综合行政执法队、司法所等力量统筹起来,搭建“警源、诉源、访源”三源共治的“一站式”矛盾纠纷化解平台,将每一起矛盾纠纷闭环管理,确保群众诉求及时响应、处理和反馈,全力推动基层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头脑手脚都在一起
在诸暨市花苑路,一桩蓝白相间的建筑沿街矗立。这里既是诸暨市牌头镇社会治理中心,也是牌头派出所。 走进中心综合信息指挥室,一面数字大屏占据整个墙面,牌头派出所民辅警们在指挥室内常驻办公,实时监测全镇的“健康状况”。 去年,牌头镇社会治理中心试点“双室合一”,实现中心与派出所的深度融合。在中心牵头下,牌头法庭、司法所、综合行政执法队的力量相继入驻,发挥各自专业优势,大大提高矛盾纠纷就地吸附调处能力。 牌头镇越峰村的陈老太与邻居老周有二十多年的矛盾积怨。2021年,老周擅自硬化家门口道路导致路面抬高,每逢雨天,雨水便会倒灌进陈老太家中。三年来,陈老太不断报警和信访,两家关系陷入僵局。年初,陈老太又因此事与老周发生冲突,该矛盾经网格、村社,上报至镇社会治理中心。 牌头镇党委副书记寿浩林立即召集包村领导周灿炯、牌头派出所所长陈君威、村党支部书记王刚展开专题会商,大家都意识到,若此事不化解,有发生“民转刑、刑转命”的风险。为此,中心随即联动派出所、城建办、包村组、村“两委”等共同推进调解与施工工作。 头脑统一协调,手脚快速响应。次日一早,牌头派出所社区民警徐江便跟随王刚一同前往村里开展调解工作。两人既摆事实又讲道理,终于打动陈老太和周家兄弟,一起邻里纠纷在牌头镇社会治理中心的统一调度下顺利化解。 陈君威说:“‘双室合一’让派出所与社会治理中心在处置矛盾时能换位思考,处置力量能第一时间响应,通过协同共治,实现源头预防、就地化解,推动形成‘有人管、会管事、能管好’的良性循环工作格局。” 2024年初,诸暨进一步规范镇街社会治理中心建设,让镇街政法副书记(委员)常驻镇级社会治理中心办公,统一指挥调度,提升工作协同力。 诸暨市社会治理中心副主任楼薇告诉记者:“我们试点推行社会治理中心与派出所综合信息指挥室‘双室合一’,旨在进一步提升镇街组织响应的速度、资源整合的效能,更好地服务当地群众。”
风险预警闭环化解
翻开牌头镇最新一期的社会风险清单,各类风险事项按照风险等级标注不同颜色,化解时间、措施、进度均一目了然。 这是牌头镇社会治理中心每日更新的风险清单。 寿浩林介绍,牌头镇社会治理中心联同牌头派出所、人民法庭开展“警源、访源、诉源”三源共治,特别是对土地、邻里、情感、家庭、经济五大领域存在的矛盾风险隐患进行全量摸排,形成风险清单和每日要情,促进事项闭环化解。 去年以来,牌头镇初信初访量同比下降12.7%,刑事治安警情下降20.3%,诉前化解案件量同比上涨30.5%。 在“双室合一”推进过程中,诸暨市各镇街社会治理中心普遍建立完善矛盾风险“日汇总、周会商、月复盘”分析研判制度,线上线下归集处置重点信息,建立完善标签化预警机制。 目前,全市23个乡镇(街道)已累计编发日报5083期、月报253篇,为推动化解高风险、复杂类矛盾风险提供了有力支撑。 每天定时查看日报,已成为诸暨市安华镇党委书记詹坚均雷打不动的一个习惯。 安华镇政法委员何科梦告诉记者,安华镇社会治理中心与派出所综合信息指挥室实现“双室合一”,每日将风险要情汇总上报,并推出“开放办单”机制,由镇党委书记交办签批,指导各部门协调联动处置。 年初,安华镇网格员在走访中发现,一名初中学生因同学矛盾扬言要自杀,镇综合指挥室立即下发指令,召集社区民警、教体、妇联等单位人员会商,通过面谈、走访、开导等多种方式帮当事人解开心结,化解矛盾。 “村BA”、足球联赛、集市……近年来,安华镇“夜经济”十分火爆,日均客流量达到3万人次,带动近2000人就业创业。“夜经济”火了,夜市警情如何有效治理? 在安华派出所的无人机工作室里,一台台智能无人机是让安全感满格的“平安前哨”。安华派出所所长边超介绍,在“村BA”期间,派出所利用无人机对现场进行巡航,确保比赛顺利,观众看球舒心。目前,派出所已护航安华镇“村BA”篮球赛30余场,现场化解矛盾纠纷10余起。
村务警务双向融合
在诸暨市枫桥镇西北部的杜黄新村,小番茄种植、珍珠培育、梅花鹿养殖……各种乡村新业态不断涌现,一批批游客纷至沓来。 这个曾有着信访村、负债村等负面称号的村落,如今已华丽转身,成为诸暨首个、浙江首批“未来乡村”建设试点村。 杜黄新村党委书记王海军介绍道:“我们全面推进‘双室合一’,率先建立村级社会治理工作室,并设立警务室,让社区民警与村干部合署办公,推动建立‘群众吹哨、干部报到,村社吹哨、部门报到’的基层治理新模式。” 针对村民反映枫山线路段道路两侧开口多、交通事故频发的线索,枫桥派出所社区民警吴佳烙主动联系镇村干部、交警开展联合整治,路段交通事故同比下降约48%,得到村民称赞。 诸暨市推行村(社区)社会治理工作室(综治工作室)与警务室一体化运行,推进村务、警务双向融合,确保矛盾风险预防化解工作“上有指挥、中有支撑、下有触角”。 3月,安华镇丰江周村村民周大爷因土地承包合同纠纷同他人产生矛盾,来到“共富警务室”向安华派出所社区民警俞平安求助。 俞平安当即会同驻村干部、村党委书记及调解员周乔可开展纠纷化解工作,大家实地走访,划线确认土地面积,为周大爷讲解法律政策,最终,周大爷心结被解开,表示会积极支持村里的甜蜜共富事业。 绍兴市人大代表、丰江周村党委书记周阁法说,丰江周村深化村级社会治理工作室、共富警务室建设,运用“三情工作法”,和群众讲感情、为群众办事情、得警民鱼水情,通过共建共治共享,进一步激活乡村共富“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