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集体经济曾为零的贫困村,12年后村集体经济年收入145万元,成为“自治区嘎查村集体经济发展样板村”;从人均纯收入全旗68个村倒数第一,到如今的人均纯收入超3.45万元的自治区级“乡村振兴示范村”……麻黄套村的华丽“变身”,离不开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两级工会组织的包联帮扶。
2013年以来,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两级工会先后选派7批业务骨干驻村,开展麻黄套村包扶工作,先后投入资金700多万元,累计争取各级专项资金4000余万元,助力麻黄套村产业不断升级。
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两级工会制定“强化党建引领、增强工建活力、促进企地双赢”的包扶工作思路,推动“组织牵动、基础带动、产业驱动、点户联动、服务推动、市场拉动、品牌促动”的七化联动具体包扶工作方法,制定下发《鄂尔多斯市总工会“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包扶工作通知》,明确包扶事项、计划安排、落实措施等,压实包扶责任,持续推进结对包扶工作高效开展。
有效包联帮扶
对于城川镇党委副书记(挂职)、鄂尔多斯市总工会派驻麻黄套村第一书记王强来说,持续驻村3年,算是一个驻村“老人”了。
驻村之初走访村民过程中,王强发现一位60多岁的村民卧病在床,经询问得知,因多年劳作,这位村民膝关节病痛导致丧失劳动能力。
王强询问医疗领域专家,得知鄂托克前旗人民医院可以做换膝关节手术。通过座谈、协调、沟通,医院同意免费为包括麻黄套村在内的城川镇患者进行手术治疗。如今已完成10例手术,患者康复情况良好。
在驻村过程中,王强了解到,通过市旗两级工会近10年的帮扶,麻黄套村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初具规模,但对村集体收入带动不强。另外,麻黄套村白萝卜加工产业存在原料浪费、生产附加值低的现象。
为此,2022年底,王强开始给村两委和白萝卜生产的企业负责人做思想宣传和动员工作,开导他们把白萝卜的初深加工项目列为2023年重点突破项目。
2023年,王强带队到农业深加工发达地区考察学习。当年6月,麻黄套村酱菜厂和白萝卜晾干厂同时签约。2024年,投资300万元、日处理能力达2400吨的清洗晾晒厂正式运行。如今,投资500万元的酱菜厂厂房和生产用房已建成,正等待设备进场调试。
产业集群化
“2024年,种植了两茬白萝卜,每亩纯收入1.2万元,今年计划再种1000亩。”麻黄套村致富带头人、城川镇白萝卜种植协会会长、鄂托克前旗汇能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纪凤斌告诉记者。
据了解,麻黄套村自2019年引进白萝卜种植技术以来,依托当地土地与区位优势,成功吸引了多家白萝卜种植户及生产加工企业入驻,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
近年来,鄂尔多斯市旗两级工会通过招商引资、沟通协调等方式争取各类项目资金4000余万元,麻黄套村建成了占地200亩,以村集体为主导,以农业产业为主体,重点服务于农业生产的集仓储、冷链、物流、特色农作物产品初深加工为一体的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
如今,麻黄套村通过统一品种、统一耕作、统一管理、统一服务、统一销售“五统共赢”经营方式,在“引、种、管、销”上下功夫,调动种植户的发展积极性,实现标准化生产经营,持续推动特色产业集群化发展,推动农民增收致富。
麻黄套村致富带头人、党支部书记韦元介绍,2024年,现代农牧业产业园区总产值已高达8亿元,村集体经济纯收入124万元,种植大户多达20户,户均收入超50万元常住户占比达五分之一。
村民过上现代化生活
4月底,记者驱车沿着崭新的柏油路,来到麻黄套村一处独门独院。进入宽敞明亮的客厅,记者看到,沙发、投影仪、冰箱等现代化生活设施应有尽有。
“房子是2021年新建的,自来水、天然气、电取暖都有。”今年59岁的房屋主人刘树珊说,“真没想到,在农村也能过上城里人的现代化生活。市旗两级工会10多年的包联帮扶功不可没。”
“岁数大了,种不动地了,今年以每亩1350元的价格,把家里75亩地承包出去了。”刘树珊感慨地说,“什么也不干每年也有10万元的纯收入。”
据了解,麻黄套村的土地流转费,从2013年每亩最高280元,到如今的每亩最高1500元,村民的生活越来越好。
鄂托克前旗旗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包联驻村领导小组副组长王皓冉说,市旗两级工会驻村干部能够沉得下心、驻得下去、干得出彩,并积极探索发展村级集体经济的好路子、新途径,让麻黄套村旧貌换新颜,建强了麻黄套村村级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了基层治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