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成都日报锦观
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AI智能算法识别
无人插秧机上岗 效率高还能上夜班
无人插秧机可智能规划作业路径。插秧机也可以无人操作了?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AI智能算法识别的无人插秧机,你见过吗?
初夏时节,气温渐升,正值水稻插秧关键期。连日来,邛崃积极组织农户紧抓农时,全力推进水稻插秧工作,为全年粮食丰收筑牢根基。
5月16日,在邛崃市高埂街道十万亩高标准农田里,一场现代化的春耕“大戏”精彩上演:三台插秧机有条不紊地在水田间穿梭,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一株株嫩绿的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勾勒出一幅现代化春耕图景。
尤为特别的是,融合北斗高精度定位技术和AI智能算法识别的无人插秧机引来了不少村民围观。
记者了解到,该无人插秧机由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农业研究所研发,由控制器、电动方向盘、一体机、显示屏和秧爪控制系统五部分构成,利用遥感、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核心技术,实现不需专业机手、作业路径智能规划、秧爪耦合地形自适应工作,相比传统有人驾驶插秧机,效率提高20%以上。
“目前正值‘双抢’季节,我们的抢收已完成三分之二以上,抢种正在进行。”成都四泓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黄光伦介绍,为确保抢种顺利,合作社引进无人插秧技术,每天每台可以完成40至50亩插秧工作,有效解决了农忙季节机手短缺问题,“不仅效率高,并且晚上也可以作业。”
据悉,今年邛崃市小麦种植面积约10.4万亩,预计产量3.3万吨;大春水稻种植面积预计28.5万亩。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李柯雨
受访单位供图
9月完成测产测质
谁种得好?人工与AI比赛种水稻
5月16日,第二届“天府粮仓”人工智能水稻种植挑战赛在崇州“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正式启动。即日起至9月30日,比赛将在6个人工团队与4个AI团队之间展开。
此次赛事共有10个团队参赛,包括6个人工常规种植团队与4个运用AI决策进行种植的团队,涉及崇州市隆兴镇、白头镇、道明镇等多个试点区域。每个团队试种面积100亩,采用荃优、宜香、蜀香等优质水稻品种。
崇州市青桥土地股份合作社高颖团队将在AI精准科学的指导下参加本次挑战赛。她表示,“相比于传统农业种植,AI种植的优势就是可以快速地让人懂得种田的知识要领和生产技能。”
根据赛事安排,5月15日至30日为水稻定植期,AI系统将同步启动智能监测;7月15日进行中期数据解析与评估;9月完成测产测质。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粟新林
上一篇:精准医疗头部企业成都基地一期完工
下一篇:青海规范旅行社旅游包车(船)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