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中国银行保险报网
□练巧燕 本报记者 刘宋文
“老字号”是记忆里的一家铺子、一种味道、一抹乡愁,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也成为当地的文化名片。在河源金融监管分局指导下,紫金金融监管支局持续推动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发挥更大效能,以金融之力赋能“老字号”出圈,助力紫金非物质文化遗产迸发新活力。
作为一座美食之城,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街道上的餐饮商户在为这座城市增添烟火气的同时,也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早餐时分,紫金县某祥记饭店门前人来人往,店内座无虚席。只见厨师手法娴熟,选取猪身上最精华的八个部分各切一刀,撒放少许精盐、胡椒粉、味精,倒入山泉开水中猛火灼煮。不一会儿,一道味道鲜甜、清香浓郁的“八刀汤”便呈现在食客面前。
紫金“八刀汤”已有100多年历史,是紫金县乃至河源市客家特色美食,凭借新鲜的食材、独特的制作工艺和鲜美的味道,成为紫金县鲜明的饮食文化符号。
刘先生经营的饭店是一家主打制作和销售“八刀汤”的老字号餐厅,在准备扩大饭店规模时,捉襟见肘的资金让他犯了难。恰巧,在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活动中,紫金农商银行了解到该饭店的困难与需求,精准适配了金融产品“紫商贷”,以抵押担保的方式向刘先生提供了100万元信贷资金。
紫金铁锅、紫金竹壳茶、紫金椒酱被誉为“紫金三宝”,是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保护、传承、创新的路上少不了资金支持。
紫金铁锅在制作技术改进、设备更新、品牌建设等方面面临不小的挑战。为助力传统产业发展,紫金金融监管支局落实落细支持小微企业融资协调工作机制,积极引导辖内银行机构助力铁锅产业现代化转型升级,全面构建“专班推进+政策配套+精准服务”三位一体支持体系,开展专项走访,了解铁锅企业的融资需求,完善问题处置机制,积极解决在走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推动信贷资金直达基层,因地制宜助力“老字号”演绎“新传奇”。
“我们每年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创新,感谢农行授信的178万元资金,他们过硬的服务赢得了企业的尊重和信赖。”紫金县某五金有限公司负责人叶女士说。如今的紫金铁锅传热快、受热均匀、节能环保、不易生锈,性能和市场知名度都有了新的提升。
同样经营当地特色美食紫金椒酱的紫金某食品有限公司也感同身受。在传统行业与互联网融合的大趋势下,企业已不再局限于实体店铺的经营,走向了“互联网+”的快速路。“紫金椒酱能够走进千家万户,离不开银行机构的支持和帮助。”该公司专门负责紫金椒酱经营管理的张先生说,紫金农商银行向其授信50万元,助力公司打通产销链条。目前,通过线上线下销售,紫金椒酱不仅在珠三角地区畅销,还远销到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地区。
一食一行、一技一艺间,留住传统文化的根与魂。下一步,紫金金融监管支局将结合区域实际,以“支持小微企业+非遗”为突破口,聚焦县域特色产业,深耕传统优势领域,紧跟新兴发展机遇,全覆盖中华老字号、地理标志产品、“名优特新”等领域,不断“贷”动小产业,服务大民生,以金融活水浇灌非遗传承与创新,以金融之力助推“老字号”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