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教育改革创新、推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发展,是当下教育发展的时代主题。近年来,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坚持把“双创”教育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通过政校企园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共同开发真实项目、共享教学工作空间等措施,构建“数字科技园搭台、创新创业学院赋能”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有效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质量和水平。
校地共建 筑巢引企打造创新创业平台
面向区域重点产业,三方共建实践平台。学校与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市相关单位三方合作,按股份公司制组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数字科技园(以下简称“数字科技园”),对接区域主导和支柱产业群(链),面向智能制造、绿色环保、人工智能、跨境电商、智慧物流、文化创意等领域,吸引优质企业入驻。园区还面向在校学生提供创业实践场地和培训指导,营造优质创业环境。
深挖平台机制优势,跨界整合各类资源。学校整合教育、科技、人才优势资源,与区域产业需求及社会资源精准对接。对接产业,共建跨境电商产业园;对接区域,共建跨境电商学院,由政府提供建设资金,企业提供项目资源,学校提供人力资源,政校企园合作开展跨境电商人才培养、培训。
城校互相奔赴,“共创”之路在教育端与产业端之间架起桥梁。截至目前,数字科技园已累计孵化企业2200余家,企业总产值超58亿元,在浙江省率先成为拥有省级科技孵化器的高职院校。累计培育省级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1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1家、甬股交上市企业4家,成为区域高新技术产业的孵化基地,为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有力支撑和良好的土壤。
院园共促 揭榜挂帅牵线创新创业项目
“三张清单”精准发力,贯通供需两端资源。通过“三张清单”了解企业技术需求,摸清二级学院校企合作需求,明确教师团队研究方向。一是产业技术需求清单,数字科技园定期摸排在园区企业的技术难点,准确了解企业发展需求,定期面向相关专业教师团队发布园区企业需求。二是二级学院合作需求清单,优先面向在园区企业发布项目开发、兼职教师、学生实习等方面的合作项目。三是科研成果待转化清单,梳理校内教师的专利和横向课题成果,鼓励教师带着科技服务项目下沉企业,盘活校内智库资源。
校企双向赋能,“揭榜”机制沟通技术需求与创新资源。学校组建校企服务团队,围绕企业实际需求开展技术攻关与创新服务。通过“导师+项目+学生”的组队模式,确保每个技术服务团队都有不同年级、专业的学生全程参与。数字科技园内企业积极响应学校发展需求,提供设备捐赠、实习岗位、联合研发等支持。5年来,累计为学生提供实习实训岗位1100余个,夯实学生实践能力基础。
课技共融 多维联动锻造创新创业实力
多维创新人才培养方案,专创融合协同育人。各专业与园区内对口企业共建创新创业教育合作关系,定制开发“1+N”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在专业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的融合。
完善双创课程设计,分类实现课程育人。面向工科学生开设《管理素养训练》课程,以生产现场降本增效等实际问题为导向,培养学生运用现场管理原理与方法进行问题分析解决的能力;面向商科学生开设《工程素养训练》课程,通过手工木工加工、电子电路应用、数字化3D打印以及智能制造体验等真实项目,培养学生工程素养内涵。
依托典型真实项目,做实做深实践育人。以学生兴趣为导向,开展多层级竞赛性的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以专业知识技能应用为导向,开展具有市场潜力的创新创业实践项目;响应当前创新创业实际需求,开展公益性创新创业实践,并以工作坊、创客空间、班集体特色项目等不同形式,开展全员实战育人。学生在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中累计获省级以上奖项50余项。
师生携手同行,“共创”之力在课堂与市场之间开辟通途。《创新创业基础》获评职业教育国家在线精品课程、浙江省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选课、引用课程进行学习的总人数超10万人次。班集体特色创新创业项目每年在册创客团队近200个,结合不同专业特点的工作坊每年近90个。打造“海享创业咖啡”“创业大讲堂”等品牌活动,年均开展活动近30场。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将始终奋进在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征途上,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教育强国建设贡献力量。
(周艺红 詹佳丽 徐俊杰)
·广告
上一篇:大地的样子
下一篇:一季度海洋产业发展稳中向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