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双冷”产业发展热力十足
创始人
2025-05-14 02:41:33
0

长势良好的生菜叶。西海新闻记者 祁晓军 摄

冷水鱼现场加工。受访者供图

龙羊峡三文鱼实拍图。受访者供图

冷凉蔬菜产业带动当地居民增收。西海新闻记者 祁晓军 摄

西海新闻记者 吴予琴

当夏日清凉的风拂过青海这片广袤的大地时,错季生长的冷凉蔬菜长势正旺。

在年平均水温约12摄氏度的龙羊峡水库,雪山融水激发出冷水鱼产业发展的澎湃动能。

从冷凉大棚到黄河网箱,从高原山坳到国际货柜,青海用“冷”资源锻造出“热”产业,书写出“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鲜活样本。

突破70多万吨

5月初,在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台子乡,青海广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供港蔬菜种植大棚内,村民张永兰麻利地将新鲜采摘的西葫芦摆放整齐。经过冷链打包,这些色泽翠绿的蔬菜会通过运输车抵达深圳,随后进一步精细筛选,包装后运往港澳地区。

从3月下旬,互助县首批供港蔬菜羽衣甘蓝进入采摘期,张永兰每日都会来基地干活。她说,自从种植这些蔬菜后,村民们在家门口就有工作,从种植到采摘,再到打包,几个月忙活下来能有一笔不小的收入。

村民们忙着采摘时,青海广大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曾志发正在深圳盯着冷凉蔬菜的进一步筛选包装工作。去年,基地种植的冷凉蔬菜出口销量可观,带动了周边不少农户就业增收。曾志发说,基于去年整体的输出情况,今年基地扩大了冷凉蔬菜的种植面积,新增了不少品种,如彩色南瓜、水果甜椒等。目前,基地能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新鲜蔬菜出口。

立足高原冷凉资源禀赋,青海把发展高原冷凉蔬菜产业作为打造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抓手,通过基地建设、提升品牌价值等不断拓宽输出渠道。2023年8月,青海高原冷凉蔬菜首次供港,实现了历史性突破。经过一年多的发展,2024年,高原冷凉蔬菜输出70多万吨,种植面积稳定在60万亩,产量保持在150万吨以上。

近3年,青海持续加大高原冷凉蔬菜基地建设力度,先后建成互助万亩供港蔬菜基地、贵德菜薹基地、尖扎芦笋基地、湟源荷兰豆基地、格尔木大白笋等露地蔬菜生产基地312个,蔬菜标准园(生产基地)163个,创建省级蔬菜产业园3个,全省蔬菜呈现“面扩、量增、价涨”的利好形势。

三文鱼“跃”出黄河水

冷水鱼出口额达3.1亿元

冷凉气候能种植出高品质的蔬菜,冷凉水温也能养殖出口感鲜美的三文鱼。

距离西宁200多公里的龙羊峡水库海拔2600米,全年平均水温在12摄氏度。在这片蓝宝石般的水域中,三倍体虹鳟鱼群翻腾游弋。

从养殖网箱里捕捞上岸,层层加工后,一条条高品质、批量生产的青海三文鱼便会运送到千家万户的餐桌上。这样的捕捞加工场景,每日都会在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的智能化养殖基地内上演。

借助龙羊峡库区的自然水域条件,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县建成了国内渔业健康养殖基地,也是目前省内规模最大的冷水鱼网箱养殖基地。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就在这里建成集孵化、育苗、养殖、加工、销售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发展体系。

“龙羊峡纯净的水质、适宜的水温及水域面积很适合冷水鱼的生长繁育和规模化养殖。目前,我们的智能化养殖基地内有200多个养殖网箱,安装了饲料输送管道。工作人员只需输入投喂的数量,饲料便会顺着管道直接进入养殖网箱。”龙洋知鲜(青海)股份有限公司技术运营部部长李明瑞介绍。目前,龙洋知鲜的国内销售渠道覆盖北、上、广、深等40多个省市,海外出口已销售到新加坡、西班牙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

近年来,青海冷水鱼养殖产业发展迅猛,青海成为国内最大的鲑鳟鱼养殖基地。2024年,青海水产品产量达1.9万吨,出口5529吨,出口量是2023年的12倍,出口额达3.1亿元。其中三文鱼(鲑鳟鱼)产量达1.5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39%。目前,青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三文鱼养殖基地。2024年12月23日,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青海三文鱼公共品牌发布会暨产业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西宁举行,标志着青海三文鱼产业朝着品牌化、高质量发展迈出重要一步,成为青海特色产业的新亮点。

绿色品牌撬动广阔市场

打造“双冷”农产品出口产业集群

冷水鱼(鳟鱼类)出口1062.6吨,增长2.1倍,占全国同类产品出口总额的74.8%,出口量持续稳居全国第一;高原冷凉蔬菜出口1140.1吨,增长3.8倍,增速位列全国第三……3月11日,西宁海关、青海省商务厅公布了2025年前两个月全省进出口数据,青海“双冷”产品出口强劲,实现开门红。

目前,全省经西宁海关备案的出口蔬菜基地达29家5.7万亩。西宁市湟中区获批投建国家级高原冷凉蔬菜产业园,西宁也被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授予“国家冷凉蔬菜黄金种植区”称号。在冷水鱼领域,青海发布《青海省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9—2030年)》,划定养殖区并优化网箱布局,形成布局合理、区域优势明显的沿黄冷水鱼产业集群。

在政策加持下,青海构建了从生产地到出口口岸的全链条监管体系。冷凉蔬菜通过全膜覆盖、水肥一体化、绿色防控等技术,蔬菜检测合格率达98%以上,冷水鱼产业建立全链条监控监测体系,对企业养殖环境、养殖过程、成鱼品质全程监管。

今年,青海将积极申报建设高原冷凉蔬菜优势特色产业集群,打造冷水鱼、冷凉蔬菜万吨级“双冷”农产品出口产业集群,推动第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一方面抓好高原冷凉蔬菜生产,改造提升一批老旧设施基地,抓好供港澳基地、蔬菜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一方面抓好冷水鱼生产,持续推进陆基渔业养殖,加强水产品加工流通升级改造、水域生态环境监测体系等基础工作,扩大产业集群。

记者手记

冷资源是青海的天然禀赋,要将冷凉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靠的是政策加持及品牌打造。近几年,青海省先后出台《进一步深化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建设实施方案》《关于加快现代渔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文件,明确了冷凉蔬菜和冷水鱼产业的发展路径。

如今,凭借独特的高原气候与洁净水域,青海将冷凉蔬菜与冷水鱼两大“冷”产业锻造成热腾腾的“金字招牌”,不仅让本地农牧民的钱包鼓了起来,更让“青字号”农产品登上国际舞台,远销海外多个国家和地区,迎来产业发展的高光时刻。

当全球消费者品尝到来自雪域高原的绿色美味时,这片土地正让“冷”资源“热”发展,并向大家证明:生态与效益,一样可以兼得。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孙杨参赛4项 涵盖短中长距离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李蓓)昨天,即将在本周末开赛的2025全国游泳冠军赛报项名单出炉。3...
齐鲁品牌文化数智平台共建项目启...   张志恒 王鑫 济南报道  5月13日举行的“新质山东 品筑未来”2025年山东最具影响力品牌暨《...
云湖兰山服务综合体运营 转自:贵州日报 本报讯 5月13日,观山湖区环百花湖旅居推介会暨云湖兰山启幕式在观山湖区朱昌...
守好健康证的“健康关” 人都没到场,证就办好了?近日,有记者走访发现,一些医疗机构的健康证体检项目“缺斤少两”,规章制度形同...
“我的论文不是AI写的”(图) 转自:天津日报  有网友反映,自己原创的论文经过系统检测之后,竟被指出AI生成内容比例过高。据媒体报...
应用机器人与3D打印术行颌骨截...   刘通 通讯员 崔子昂 李鲲济南报道  近日,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口腔科颌面外科陈安威、王涛、韩亦冰及...
美股周二收盘点评:通货膨胀率下... 来源:宏观对冲陈凯丰Kevin截至4月份的12个月里,消费者物价指数上涨了2.3%,而截至3月份的1...
纽约汇市:美元下跌 美国通胀率...   彭博一项衡量美元强弱的指数兑所有G10货币均走低,此前发布的美国4月份消费者价格涨幅低于预期。投...
要为丘陵山区等研制急需急用的装...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阚莹莹  近日,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发布2025年“天府良机”薄弱环节关键技术装备...
亮出低空经济发展的未来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高杲 李欣忆7款“四川造”低空产品小鹰-700飞机  ●是目前唯一国产的上单翼...
聆听“沧海龙吟” 共赏民歌之美... 转自:天津日报  本报讯(记者 张帆 摄影 曹彤)昨天,由首都图书馆发起并联合天津图书馆、河北省图书...
彩桥即将合龙   5月12日,宜宾市屏山县岷江二桥工地施工繁忙,建设者对桥梁最后几榀钢拱架进行吊装作业。岷江二桥是...
第二十届西博会5月25日开幕 ●拟邀请匈牙利、老挝为主宾国,浙江、青海为主宾省●拟特邀阿联酋担任大会合作伙伴●据初步统计,西部各地...
各美其美 美美与共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吴晓铃  在古老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帕特农神庙、雅典卫城等文明遗产的希腊是西方文...
“公证日记” 转自:天津日报  智慧公证  曾经,办理继承公证需要集齐一沓证明材料,群众要跑好几个部门;如今,滨海...
武清区扎实推进兴业富农 绘就乡... 转自:天津日报  初夏时节,灿烂的阳光夹杂着阵阵微风,深情抚慰着大运河畔的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阝村。...
如皋农商银行:双向奔赴谋发展 ... 4月27日,如皋农商银行举办“跨境人民币赋能外贸企业发展”专题培训会。会议邀请跨境人民币业务优质企业...
泰州农商银行联合海陵区供销总社... 日前,泰州农商银行与泰州市海陵区供销总社在城中街道联合举办“政银携手进社区 惠民助农促消费”系列活动...
将虾苗卖到“小龙虾之乡”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 陈丽霏  5月,鲜活肥美的小龙虾大量上市,中江县黄鹿镇也迎来了一年中最繁忙的时...
建圈强链 四川农业明确产业“路... 5月11日,四川省大邑县现代农业(粮食产业)园区,工人在试验田中开展小麦新品的测产工作。 李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