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义网讯(通讯员柯蕊 李琼仙)在市场买菜,现场看着很新鲜,但回家后发现质量一般,究竟是什么情况?日前,广东省茂名市茂南区检察院公益诉讼检察官在审查群众举报线索时,发现多起投诉直指农贸市场“生鲜灯”乱象。这种通过有色光源改变食品外观的“美颜”手法,让不少消费者直呼“上当”。
接到举报线索后,茂南区检察院迅速部署开展“生鲜灯”公益诉讼专项监督活动,组织检察干警对辖区内17个镇(街道)超市、农贸市场、生鲜门店、水果店铺等进行实地走访调查。调查发现,部分商户通过使用有色光源、加装彩色灯罩、套设滤光塑料袋等“美颜”手法改变商品外观:水果摊位的红色光源使苹果呈现艳丽的色泽,肉类摊点的红色照明则掩盖了肉品真实的新鲜度,导致消费者对商品品质产生误判。
“这些特殊灯光本质上是对消费者的视觉欺骗。”承办检察官说。根据2023年12月新实施的《食用农产品市场销售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办法》,第七条第二款明确规定禁止使用改变产品真实色泽的照明设施。据此,该院依法启动行政公益诉讼诉前程序,向相关职能部门及15个属地镇(街道)发出检察建议,督促其全面履行监督管理职责,严守食品安全关,及时消除生鲜食用农产品的安全隐患,切实保障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职能部门收到建议后迅速组建专项工作组,对全区1456家生鲜经营主体开展排查,责令整改50家次,当场行政处罚41家次。为巩固整治成效,市场监管部门组织13场专题培训会,对132名市场管理方和经营者开展集中约谈,系统解读新规要求。
日前,检察官联合市场监管人员开展“回头看”。在当地某市场,原先红彤彤的肉档区已换成冷白光LED灯,新鲜猪肉呈现出自然的淡粉色;水果区的苹果褪去“滤镜”,真实品相一目了然。
来源:正义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