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研发与市场同频共振——厦门大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纪实
创始人
2025-05-07 03:01:59
0

原标题:让研发与市场同频共振——厦门大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纪实

【改革进行时】

◎本报记者 符晓波

“凭借创新机制的支撑,我们实现了技术研发与市场需求的同频共振。”5月6日,厦门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洪文晶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从事单分子电子学研究的洪文晶团队,以“完成人作价投资”模式与厦门大学合作,成立了派瑞未来(厦门)科技有限公司,并孵化出8家子公司,业务覆盖科学仪器、智能装备等多个前沿领域。目前,部分子公司已成功入选高新技术企业,有的还完成了天使轮融资。

2021年以来,厦门大学加大改革力度,重构科技成果转化体系,通过校市共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着力破解高校科研人员“不敢转”“不能转”“不会转”难题,推动科研人员从“能做”走向“能产”,为科技成果转化注入强大动力。

政策松绑“放水养鱼”

“2021年之前,我们每年新增专利近千件,累计存量专利超过4.5万项,但整体专利转化率却不足10%。”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转化办公室主任张典慧说。

谈及成果转化曾经的困境,洪文晶坦言:“我们对产业化的实际需求和市场运作的了解很有限。工艺放大、成本核算和供应链匹配等环节面临诸多难题,让人望而却步。”

张典慧补充说:“成果转化过程存在不确定性,估值过低或者转化失败,都可能导致国有资产流失,让大家不敢轻易尝试。”

此外,还有一些具体问题,如关联交易界定、交易定价流程、行政人员审核免责机制等,均缺乏清晰明确的规定,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

为破解“不敢转”的难题,厦门大学先后召开12次专题讨论会,于2021年发布了《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组织实施管理办法(试行)》。该办法包含7章56条措施及6个实施细则附件,设计了详尽的分级分类管理方案。

“我们在成果所有权、自主处置权等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赋予科研人员更多自主权和收益分配权。”参与办法制定的张典慧说,这一办法“抓大放小、放水养鱼”,从制度上解放了科研人员的思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

2021年至2023年,厦门大学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类项目数量从35项增长到72项,合同金额从2870万元增长到2.2亿元,科技成果转化成效显著提升。

职能整合拆除“高墙”

制度解开了科研人员心结,“放管服”改革,则进一步让他们放开手脚。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是一项复杂且繁琐的系统工程,需要科研人员同多个行政部门沟通协调。然而,成果界定、评估以及制定具体转化方案等工作,并非科研人员所擅长,往往会耗费他们大量时间和精力。

为解决这些问题,厦门大学联合厦门市科技局、厦门市集美区人民政府,在2022年共同成立了一个混合型新型研发机构——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该研究院以市场化手段,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一张表、一门式”的全流程管家服务。

厦门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常务副主任沈小平介绍,研究院整合了学校资产公司、转移转化中心、科技园、产业技术研究院四个机构的职能,组建了一支由校内外人员混编的专业技术经理人队伍。这样,既能为高校团队技术研发与实验提供支撑,又能为师生提供创业孵化服务及校企合作项目对接,还形成了全链条促进转化的运行机制。

如今,在厦门大学,涉及科技成果转化的业务,仅由一个部门全程对接。科研人员只需提出需求,就有专人对转化项目开展全生命周期服务。定价、合作对象、关联交易等要素均通过“一张表”来体现,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

“此前四个机构各自运行,不仅要配置大量人员,还需投入高额经费。而研究院作为独立实体,采用市场化方式运作,自负盈亏,主动在竞争中求生存、谋发展。”沈小平说,这种模式使研究院能够快速响应市场的变化和行业的需求,加速学校科技成果与市场的精准对接。

三大平台对接产业

当前,我国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大多依赖传统技术转让与许可模式。这种模式虽然操作便捷、风险可控,但难以实现长远发展。

“科技成果转化是一个长期积累、持续产出的过程,不能只看眼前收益。”张典慧认为,高校在选择科技成果转化方式时,应综合考虑学科方向、技术成熟度、市场前景等因素,尤其是对于国家重大需求和区域新兴产业,科研团队应主动对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

为达成这一目标,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搭建了技术库、企业库与资本库三大平台,引导成果产出较多的课题组和实验室,以作价入股的方式,与相关企业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

福建小知大数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民洪分享了一个成功案例:多年来,该公司一直通过购买技术的方式,与厦门大学信息学院吴清强教授团队合作。在一次对“企业需求库”摸底调研后,技术经理人成功撮合双方共同成立了“计算艺术联合实验室”,协同攻关美育教育信息平台建设。这一合作不仅系统性解决了产品迭代的技术难题,还助力公司实现营收突破1亿元。

“科研人员通过技术入股与企业深度绑定,共享收益,共担风险。”张典慧说,“这种模式既符合培育、转化、升级的创新规律,又避免了短视交易对技术潜力的低估,更有利于技术的深度开发和市场推广。”

截至目前,嘉庚高新技术研究院已推动建立24个校企研发平台,转移转化了74项知识产权,带动成立了70家产学研融合的科技成果创新企业。

科技成果转化效能的显著提升,不仅体现在项目数量与合同金额的跨越式增长,更折射出高校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赋能区域创新发展的使命担当。

据最新统计,厦门大学2024年转让、许可、作价投资类项目数量达100项,合同金额总计5792.21万元。其中,项目数量较上一年度增长39%,较2021年增长186%。

沈小平表示,下一步,学校将继续探索建设校企、校地联合创新平台,紧密对接当地科研机构和企业,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全面提升服务区域发展和国家战略能力。(科技日报厦门5月6日电)(符晓波)

原标题:让研发与市场同频共振——厦门大学创新科技成果转化机制纪实 来源:科技日报

相关内容

热门资讯

辽宁省法院与辽宁省版权局联合强...   加强版权保护,促进创新发展。日前,省法院与省版权局联合制定《关于强化版权协同保护的实施意见》,携...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 转自:长安街知事据外交部网站5月7日消息,外交部发言人宣布:应瑞士政府邀请,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
陈桂清:台湾应尽早丢掉“倚美”... 来源:环球时报 日前,美国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布民意调查报告称,台湾地区民众对美国整体的态度正在恶化,...
20余项国际科创中心建设重点任... 转自:千龙网已取得显著成效的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还将提速。昨天(6日),部市共建北京国际科技创新...
家要散,家务劳动这笔账怎么算 过去16年来给家里蒸的馒头、烙的饼,或许能换成钱。马小莉是在打离婚官司的法庭上明白这一点的。自202...
唤醒心中的纯真与爱 转自:黑龙江日报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木也 友雅/接力出版社/2024年6月 □裴...
156家险企披露一季度偿付能力...   本报记者 冷翠华  见习记者 杨笑寒  近日,保险公司一季度偿付能力报告陆续披露,偿付能力情况也...
在抓落实上下真功夫 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落实,一切为零。《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中批评了“包装式、标签...
1.1万米!法媒:中国钻探项目... 来源:环球时报法国Innovant网站5月5日文章,原题:“他们挖至地球深处”:中国钻出超万米深井 ...
中国外贸的韧性,美国该看明白了 关税冲击下,中国外贸怎么样了?5月5日刚刚闭幕的广交会给出了一份答案。广交会一直被视为中国外贸“风向...
能源早新闻丨市场监管总局通报! 转自:中国能源报新闻聚焦◐电动自行车标准化工作组筹建方案公示。5月6日,工信部公示的《电动自行车标准...
巴基斯坦宣布进入紧急状态,全国... 转自:北京日报客户端5月7日,在印度袭击巴基斯坦后,巴基斯坦包括首都伊斯兰堡在内的所有主要城市宣布进...
印向巴发射导弹 巴击落印战机 ... 转自:央视新闻客户端当地时间7日凌晨,巴基斯坦三军新闻局发布声明称,印度向巴基斯坦本土及巴控克什米尔...
青岛今天多云间晴,有轻雾,市区... 青岛日报社/观海新闻5月7日讯 观海新闻自@青岛气象获悉,青岛市气象台7日06时发布:【青岛市区】今...
五百万旅客探访“川西北秘境”的... 5月3日清晨6时45分,一列前往“川西北秘境”的C5782次动车组从成都东站破晓启程。列车如银龙般穿...
上市公司积极践行市值管理,50... 2024年以来,政策端对市值管理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强。在政策的指引下,上市公司积极响应,通过分红、回购...
高峡平湖惠润闽粤 棉花滩水库泄洪景观技术人员在检修水轮机。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万川路的水文标尺风景怡人的龙湖 ...
消费升级何以引领产业升级 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要“以消费升级引领产业升级”。无论是“消费升级”还是“产业升级”...
强底气添动能,税收数据折射经济... 5月6日,记者从国家税务总局获悉,一季度,我国重点工程项目总体推进顺利,项目投资增长势头良好,尤其进...
探寻文化脉络 追溯历史基因 转自:黑龙江日报 《中国文化的历史基因》/梁晓声/现代出版社/2025年1月 □崔道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