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安徽师范大学: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强磁场”
◎本报记者 洪敬谱 通讯员 田 超
近日,知名学者金太军正式入职安徽师范大学,这是该校人文社科领域引进的首位国家级二类人才。
谈及未来发展,金太军表示,他将充分发挥自身学术优势,与学校一起为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等注入新活力。
近年来,安徽师范大学引育并举,吸引一大批高层次人才集聚。“人才是推动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安徽师范大学常务副校长熊宇杰表示,学校愿以最大的诚意引才、最好的氛围育才、最实的举措爱才、最强的平台用才,优化人才发展生态,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王官武是2024年安徽师范大学招引的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讲席教授。入职一年多来,他继续深耕富勒烯化学领域,并于今年入选中国化学会会士。“之所以选择加盟安徽师范大学,是因为学校的重视与诚意打动了我。”他说,“当我还在办理入职手续时,学校便已开始跟进相关实验室和团队的建设,并安排住房和保障经费,为我迅速投入并专注于专业研究提供方便。”
安徽师范大学人事处处长李宜江介绍,学校高度重视高层次人才引育工作,正举全校之力挖掘各方资源。为了把好引才质量关,安徽师范大学还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知名高校邀请了315名国家级高层次人才,共同组建人才引进工作委员会,全面参与学校人才引进、考核、推荐等工作。此外,该校还请这些高层次人才作为“引才大使”,为该校引才提供帮助,发挥专家与人才的“关联效应”。
2022年以来,安徽师范大学已成功全职引进国家级人才若干,并引进奥运冠军1人。目前,该校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就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6人。
在确保新引进高层次人才基本生活需要的同时,安徽师范大学还持续加大对本校人才队伍的培育力度。
李宜江介绍,学校在人才制度修订、岗位体系重塑、考核流程再造等方面开展了诸多改革,重构了“领军—带头—骨干—后备”金字塔式学科人才和教学人才体系,既实现了高质量人才队伍的梯队培育,也充分发挥了政策的正向激励作用。
孙中发是安徽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青年教师。2021年,孙中发在完成海外博士后工作后入职安徽师范大学,入职当年即破格晋升为教授。3年间,他获批多个国家级人才和科研项目,2024年被聘为“学科领军人才”,后担任该校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教工党支部书记、物理学专业负责人,成为了“双带头人”。
李宜江介绍,2021年以来,安徽师范大学提名学科领军人才的14人中,已有4人入选国家级二类人才、5人入选三类人才。学校自主培育了国家重大人才工程项目8人,新增自主培育国家级人才称号22人次、省级人才称号229人次……现在,高层次人才在提升学校人才队伍质量、实现学校高质量发展中的重要引领作用已逐渐彰显。
“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永远在路上。我们将通过深化改革蹚出适合本校的有效路径,把人才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位置上,充分释放创新活力,实现人才引育与学校发展的同频共振。”安徽师范大学党委书记蒋家平表示。(洪敬谱 田 超)
原标题:安徽师范大学:打造高层次人才集聚“强磁场” 来源:科技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