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滩水库泄洪景观
技术人员在检修水轮机。
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万川路的水文标尺
风景怡人的龙湖
福建省移民示范村——永定峰市河头村
核心提示
棉花滩水电站为我国新世纪投产的第一个大型水电项目,是国家“九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全省重中之重工程,曾获得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
它是我国众多水电站中的一员。它普通,但不平凡。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期间,高度重视、十分关心棉花滩水电站的建设。
锁住汀江出龙湖。今年,是棉花滩水电站大坝下闸蓄水25周年,也是4台机组相继投产发电24周年。近日,本报记者循着足迹、重温嘱托,追寻棉花滩水电站当年如何建成投产,如何反哺革命老区、造福闽粤两省人民。
世纪梦
让“劣势”变“优势”
汀江,是闽西客家人的母亲河,它一路奔涌向南,由闽入粤,汇入南海。古志记载,汀江险滩众多,永定峰市棉花滩峡谷毗邻广东省,地势险要,因“乱石满江,激浪似棉花铺地”而得名,古时航运行船至此,需中转走陆路。
闽西地处山腹,缺电之困与汀江洪涝交织成数代人的心结,兴水利除水患是闽西百姓的心之所盼。如何变“劣势”为“优势”,成为数代闽西人民的梦想。
1958年,作为反哺老区、造福人民的重要工程——国家重点项目棉花滩水电工程正式启动。然而,因种种原因旋即搁置。
这一停,就是40年。
上世纪90年代,福建经济迅速发展,但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新中国成立作出巨大牺牲和重要贡献的闽西发展滞后。
经济要腾飞,电力是翅膀。
彼时,棉花滩水电站建设需49亿元,涉及永定、上杭两县4万多库区移民。面对巨额资金缺口与复杂移民难题,当地干部群众心中都没底。
1996年12月,棉花滩水电站工程获得亚洲开发银行1.58亿美元的贷款。1997年12月,国务院批准开工建设。
1998年4月,棉花滩水电站正式开工,装机容量60万千瓦,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航运、水产养殖功能。
浩荡汀江浪花翻滚,建设工地热火朝天,来自全国各地的建设队伍汇聚于此,夜以继日奋战,实现了当年开工、当年大坝基础开挖、当年截流、当年大坝浇筑的突破性进展。
站在伟岸挺拔的棉花滩水电站大坝前,可见两边悬崖峭壁,但大坝巍然屹立,犹如一道守护闽粤人民的坚固屏障。
这一水电工程如何能够成为典范?时任公司工程部项目控制员陈志鹏介绍,该工程是国内实施《水电工程达标投产考核办法(2001年)》的第一个试点项目。当年,为保证工程目标和工程质量,项目在合同制定、设备引进、工程建设等方面均采用高标准,建设中实行全方位、全过程、全天候的监理。该工程率先在工程管理体制上贯彻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建设监理和招标承包制、合同管理制。公司按现代企业制度运作,采用小公司、大监理、合同委托制的模式组织工程管理。
“那堵挡墙,曾因为浇筑的混凝土质量不合格,被我们要求返工,施工方停顿整改了一个月。”行走在电站中央控制室,陈志鹏指着一堵挡墙回忆道,为了赶工,他们很多个夜晚都在工地组织验收。
在设备引进上,公司则采用驻厂监造办法。“设备一旦确定,我们就派人驻厂跟踪,监督每个生产环节,适时测量数据,严把出厂关。”邱昌林是公司原设备供应部工作人员,他清楚地记得一台液压启闭机的出厂验收,“精度误差不到零点零几毫米,和一根头发丝一样”。为了确保质量,他要求厂家临时制定试验方案。“厂家在密封上作了改进,并通过了24小时耐压测试,我们才予以接收。”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公司还聘请了电力部水规总院和参加水口电站工程建设的高级技术管理专家作咨询,及时帮助解决施工中出现的新问题。在组织施工中,鼓励设计、施工各单位采用先进的技术成果和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2001年12月9日,棉花滩水电站全面建成并投产发电,比原计划提前了一年多时间,还节省了10亿元资金,成为我国新世纪投产的第一个大型水电项目。2003年,获得中国建筑行业工程质量最高荣誉奖“鲁班奖”。
在全面投产庆典大会上,时任福建省省长习近平说,棉花滩水电站建设工程的建成投产,圆了老区人民40多年的梦,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各有关部委对老区的关心支持,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和各职能部门的高度关注和倾力扶持。它的顺利建成投产对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加快闽西革命老区乃至全省的经济建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从梦起到圆梦,老区人民等了近半个世纪。
“棉花滩水电站建成投产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公司连续多年成为龙岩市纳税大户。”棉花滩水电公司原总经理刘亨铭现定居福州,提及棉花滩水电站建成后发挥的作用,仍然如数家珍。
受益的不只龙岩。棉花滩水电站建成后,成为福建两个黑启动电源点之一。因其大型水电机组反应速度快、调节能力好,为福建电网发挥了重要的调峰调频作用。水电站的投产为当时紧缺的福建电力市场注入强心剂,有效缓解了用电紧张的状况。截至2024年底,电站累计发电342亿千瓦时。
生命线
造福闽粤千万人
在广东省梅州市大埔县茶阳镇万川路56号的一面墙上,有一把标着清晰刻度的水文标尺。
这把标尺,是当地人的“生命线”,记录了1996年以来的每一次大洪水。其中,1996年8月8日,标尺上的洪水警戒水位达到了惊人的57.8米,许多楼房被淹至三楼。
茶阳地处汀江下游,自古以来便是潮汕地区通往闽西、赣南的水路咽喉,商贸繁荣。
水,是茶阳的生命和财富,也是茶阳的隐患和伤痛。
“每次洪水一来,我家都是先被淹。”在棉花滩水电站建成之前,茶阳镇大华路82号的郑开福一家饱受水患之苦,每次洪水一来,全家人出门都要划船。
曾经,这里家家户户长年自备简易木船、竹筏,洪水成为悬在茶阳人民头上的一把利剑。
棉花滩水电站建成后,茶阳告别“十洪九淹”的历史。电站大坝建成投运后,下游防洪标准由20年一遇提高到50年一遇,防汛抗旱能力显著增强,有力保障了下游粤东老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受淹的频率大大降低,受淹的时长大大缩短,受淹的程度大大减轻。”大埔县水务局副局长罗振宇概括了电站建成后的巨大变化。这点,我们从万川路的水文标尺上便能略窥一二:自电站建成后,警戒水位始终未超过54米(黄色预警)。
如今,竹筏、木船已远离茶阳人的生活,万川路的水文标尺也渐渐成为游客的打卡点,受制于水的日子正悄然远去。
汀江流至粤东小镇三河坝,与梅江、梅潭河汇合形成韩江。去年6月16日,强降雨突袭闽粤交界山区地带,棉花滩水库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洪水,短短10小时,入库洪水从1180立方米/秒猛涨至9860立方米/秒。
水利部珠江水利委员会水旱灾害防御处处长潘维文介绍说,珠江委迅速调度棉花滩水库拦蓄洪水,控制最大出库流量4910立方米/秒,削峰率达50.2%,共拦蓄洪水3.42亿立方米,将百年一遇洪水削减至五年一遇,棉花滩水电站是韩江流域防洪的“龙头”!
若没有这个“龙头”,汀江、梅江洪峰将恶劣叠加,三河坝水文站的洪峰流量将超过1.6万立方米/秒,这意味着什么?
“如果没有棉花滩水电站的削峰作用,梅州市将面临超历史超高水位的威胁,大埔县防洪墙将全部过水,整个县城将被淹。”广东省水利厅防御处副处长武海峰说。为此,2024年6月28日,广东省水利厅专门向福建棉花滩水电开发有限公司发来感谢信,盛赞公司全力执行珠江委和福建省水利厅的洪水调度指令,充分发挥棉花滩水库防洪关键作用,成功避免了汀江和梅江洪峰遭遇,最大限度减轻了广东省韩江流域的防洪压力。
2024年6月17日,水利部工作组在棉花滩水库调研并指导防汛工作时,称赞水库“起到了‘定海神针’的作用”。
夏汛冬枯,在韩江流域时有发生。
2021年,流域遭遇60年来特大旱情,汕头、揭阳、潮州、梅州等地连连喊“渴”,生产生活用水困难重重。
“2020—2021年枯水期,我们先后向棉花滩水电站等主要蓄水工程下达10多份动态调度指令,累计向下游补水6亿立方米,满足下游生活、工业用水及500多万亩农田春耕灌溉需求。”通过珠江委水资源管理处三级调研员汝向文提供的这组数据,可以更直观了解棉花滩水电站如何全力为下游解“渴”。
造福下游,亦要回馈上游。
电站投运后,通过“每发一度电提取0.8分”上缴政府部门的形式,成立库区基金,确保库区第一重山的绿化和生态养护,累计捐赠300万元用于长汀水土流失治理。
生态美起来,百姓富起来。
“如果没有这个项目,我们很难搬出来。”1998年,因库区移民,永定区峰市镇锦丰村村民王和生举家搬迁至集镇锦西社区,告别土房子,住上三层半的小洋房。2008年,他家里添置了第一辆小轿车,日子越过越红火。时至今日,王和生依然对电站上马建设感激不已。
棉花滩库区涉及永定和上杭的8个乡镇71个建制村,近5万村民从大山河谷中迁出。龙岩市委市政府因地施策,从居住、医疗、就业、交通等方面显著改善了移民环境,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闽西水利建设史上最为艰巨、繁重的一次搬迁行动。
“移民工作投入一增再增,从最早的9亿元增至14亿元,去年又追加7亿元,先后投入21亿元造福移民。”棉花滩水电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李志扬说。
饮水思源、勿忘老区,是棉花滩水电站跨越世纪的使命。
生态游
永恒的绿色财富
近日,记者来到永定龙湖景区,湖中碧波荡漾,鱼翔浅底,有二三钓者垂钓其上,一派世外桃源的祥和景象。
龙湖,是棉花滩水电站蓄水形成的福建省最大的人工湖泊,湖水蜿蜒在峡谷山峦间,形似腾飞的巨龙,所以被称为“龙湖”。龙湖也成为棉花滩水电站建成后带给永定的一份宝贵礼物。
“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龙湖保护与开发工作坚守的原则和底线!”龙湖保护与发展中心副主任谢伟香说。近年来,龙湖旅游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旨在将龙湖生态游打造为永定文旅新品牌,为乡村振兴和利民富民注入新动力。
“自2020年以来,区里成立专班和公司,专门负责龙湖旅游的开发和利用,并从基础设施入手,一手抓水环境治理提升、一手抓旅游产业开发。”谢伟香介绍,目前龙湖正着力打造生态养殖、户外垂钓、水上运动等多个基地。
2021年来,龙湖连续多年举办国家级钓鱼赛事,龙湖景区知名度和美誉度进一步提升。2023年,永定龙湖成为继江苏、山东后全国第三个被国家体育总局社会体育中心和中国钓鱼运动协会授予“中国钓鱼运动基地”称号的区域。
“原来是人找鱼,现在是鱼‘钓’来了游客。”永定区峰市镇河头村村民温建平说,随着众多垂钓赛事的落地,越来越多垂钓爱好者慕名而来,村民们办起了民宿,开起了渔具租赁、运动装备销售等店铺,生意越发红火。
而依托环龙湖小气候优势,河头村因地制宜发展莲雾种植、黑斑鳜鱼养殖等生态种植养殖业,去年全村人年均纯收入超2.6万元,这个库区移民村发展潜力不断释放。
得益于龙湖良好环境,这里也即将成为水上运动项目基地,已有多个省外运动队有意在此设立训练基地。
“未来,我们还将持续打造龙湖生态骑行、王寿山徒步、水上运动休闲‘体育+生态’品牌和龙湖渔村‘美食+生态’等文旅品牌,不断丰富各类旅游休闲产品,让龙湖真正成为永定的又一张旅游名片。”谢伟香表示。据统计,去年龙湖景区共计接待游客150余万人次,旅游收入超过1000万元。
一座棉花滩水电站,惠泽闽粤两省。
讲好棉花滩故事,一代代人正在接续奋斗。
电站大坝的两边是悬崖峭壁,而在峭壁之上,一个装机容量60兆瓦的生态机组建设项目已经通过福建省发改委核准。
从大坝扩展至库区,一个个绿色节能项目的进度条不断刷新:推动装机容量600兆瓦的混合抽水蓄能电站进入福建省“十五五”重点规划、装机容量39兆瓦的渔光互补光伏项目已完成政府备案、上杭棉花滩库区50兆瓦水面光伏项目列入福建省发改委2024年度光伏电站开发建设方案……
“去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到福建考察调研,强调要扭住目标不放松,一张蓝图绘到底,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奋勇争先。对于棉花滩水电站来说,‘造福老区’就是永恒的目标!”谈及未来,李志扬语气铿锵。
从高空鸟瞰,棉花滩水电站就像是汀江的一颗璀璨明珠,其实它也是造福工程上的一颗明珠。
连家船民上岸、温福铁路、“五通”工程……从闽西老区到八闽福地,再到神州大地,一个个造福工程为革命老区腾飞、人民幸福照亮前行之路。
“饮水思源,勿忘老区。”对于老区人民而言,这份惠泽千万人民的伟力,将永远盈盈心间。
上一篇:能源早新闻丨市场监管总局通报!
下一篇:消费升级何以引领产业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