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部署,九分落实。没有落实,一切为零。《习近平关于加强党的作风建设论述摘编》中批评了“包装式、标签式、割据式”落实。“包装式、标签式、割据式”落实执行偏向走样,不解决实际问题,形不成合力,是责任意识不强、履职尽责不到位的具体表现,必须坚决予以杜绝。唯有在抓落实上下真功夫,增强意识、提升能力、夯实作风,才能推动各项工作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抓落实,事关地方、部门和单位的发展建设,既是对上级指示精神的细化展开,也是把工作不断推向前进的力量来源,是党员干部岗位职责所在。抓落实要不折不扣。不抓落实、抓不好落实,再好的想法也会成为空中楼阁,再好的安排部署也会沦为一纸空文。当然,也要看到,把目标变为成果、将蓝图变为现实,不可能一蹴而就。换句话说,抓落实是耐力长跑,在这个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对此,必须把责任牢牢扛在肩上、抓在手里,一一克服。
抓落实,最见能力。这种能力并非与生俱来,而是经多次历练、反复锤炼,形成的一种良好习惯、行动自觉。它是全国劳动模范、焊工贾向东“确保焊一道合格一道”的循序渐进,是“时代楷模”、中国深海钻探领军人物万步炎“画图画了几千张,试验试了无数次”的认真踏实。对应党员干部,就是沉得下去干工作,从一点一滴入手、从具体小事做起,锤炼从严从实、真抓实干的作风,不折不扣干成干好每件事情。在一次次的工作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规律、开拓思路,多积累过河的“好点子”、开锁的“金钥匙”,用情用力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
抓落实,须有坐不住、慢不得的紧迫感,绝不能犯“健忘症”和“拖延病”。倘若以“明日复明日”为工作节奏,错过的就是宝贵机遇;以躺平摆烂为工作状态,耽误的就是事业发展;以敷衍塞责为工作态度,影响的就是党在人民群众心目中的形象。落实,贵在雷厉风行、速战速决,快一时就有快一时的效率,快一日就有快一日的速度,体现的是时不我待的精气神。
事实上,落实的学问并不高深,就是按照要求老实办,把握节点向前推,对当务之急立说立行,以绣花功夫把工作做扎实。不要“只闻楼梯响,不见人下来”,不要耍花招、走捷径,踏踏实实行动起来。敢向最难之处攻坚,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劲头常抓不懈,吹糠见米、落地见效,干出经得起历史和人民检验的真业绩。
上一篇:唤醒心中的纯真与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