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石晶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耿学清)近日,随着“卤鹅哥”林江用“荣昌卤鹅”“投喂”国际网红、带动荣昌卤鹅这一重庆市级非遗代表项目走红,荣昌区3所具备“荣昌卤鹅师”培训资质的职业学校迎来报名热潮。据荣昌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副局长朱祥国介绍,3月至今,平均每家职业学校的培训人数超过四百人,达到以往一年的培训数量,参加培训的青年占比也从30%提高到50%。
24岁的冯平是荣昌人,此前在成都从事新媒体工作。4月18日,她回到重庆,参加培训班学习卤鹅技术。“之前说荣昌,大家都不知道荣昌在哪里,甚至不知道它是在重庆,现在我就可以用很多方式去介绍它。”冯平说,她把卤鹅作为一次难得的创业机会,把卤鹅的技术带到成都去。
冯平正在制作卤鹅。石晶/摄为进一步推广荣昌卤鹅,荣昌区推出“零门槛”培训政策:失业人员可免费参加培训并享受食宿补贴;学员通过8—15天系统学习后,可考取“荣昌卤鹅师”专项职业能力证书,凭此证还能申请创业扶持资金。此外,当地将中职学生纳入“区县留人”人才保障范围,支持保障中职毕业生就业创业,这一举措成为重庆区县中的首创。
“培训的量增加了,培训的积极性也提高了。培训班上有一半的人曾是在外务工的荣昌人。”重庆市荣昌区希望职业培训学校负责人朱小同表示。
朱小同告诉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培训后学校会定期回访,对学员进行持续帮扶。今年第7期培训班的32名学员中,7人选择自主创业,18人被推荐到卤鹅企业或酒店就业。
刘城是卤鹅培训班的“金牌学员”。2024年初,他开始创业,半个月前开始在荣昌夏布小镇摆摊。“江哥(林江)把卤鹅带火之后,我们也迅速反应。”荣昌卤鹅走红后,刘城的摊位一天可以卖出200斤左右的卤鹅,单日销售额超过6400元。
刘城向游客“投喂”卤鹅,这是本次荣昌卤鹅走红的标志性动作。石晶/摄尽管发展势头迅猛,荣昌卤鹅产业仍面临挑战。“要降解1只鹅的鹅粪,需要消耗1.5只卤鹅的产值。”朱祥国表示,如何高效处理相关废物,当地正在引进企业、人才,“挑战也是机遇”。
据了解,重庆市已开发258项像“荣昌卤鹅师”这样的专项职业能力考核项目,累计57万人持证上岗。重庆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将继续聚焦重庆本土特色资源,进一步挖掘更多兼具传统底蕴与市场活力的专项职业技能项目,打造“产业+技能+评价+就业”的技能生态链,推动新时代技能人才队伍建设。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