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贵州日报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晏惠轩
近日,在贵阳综保区,省委党校郜卫博教授正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的重要论述”为题开展专题辅导,听课的是贵阳综保区的70余名党员干部。“通过培训,我们进一步深刻领会‘政绩为谁而树’的初心之问、‘树什么样的政绩’的时代之问、‘靠什么树政绩’的实践之问。”综保区投资促进局副局长黄埔说。
这堂课只是贵阳市注重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着力引导党员干部把牢干事创业“方向盘”,笃行创实绩的具体实践之一。
为教育引导干部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求真务实、真抓实干。近年来,贵阳市进一步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突出加强正确政绩观教育,注重在日常调研、考核考察、巡视巡察等工作中,了解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情况,每年确定1个正面和1个反面案例进行解剖式调研,筑牢防范“政绩冲动症”的堤坝。
“干部必须求真务实、真抓实干,如果不作为、乱作为,这样的政绩观会后患无穷。”贵阳市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说。把牢政绩观这个“总开关”,看准了就抓紧干。政绩观教育的效果好不好,还要看党员干部的实际行动。对此,贵阳市注重抓好成果转化。
党员干部有没有树立正确政绩观,群众都看在眼里。在清镇市犀牛村,党支部书记林丹带着这个出了名的“空壳村”“后进村”“软弱涣散村”,走出了一条特色村集体产业发展之路,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到600万元。“解的是民忧、干的是实事!”村民纷纷竖起大拇指。
5年来,贵阳市始终在经济发展、乡村振兴、大数据、城建规划、招商引资等专业领域对年轻干部进行政绩观教育,并开展“大排名”,择优纳入优秀年轻干部信息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