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用中长期规划指导经济社会发展,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种重要方式。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对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和政策统筹协调机制作出系统安排。近日,第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规划法(草案)》(以下简称“国家发展规划法”),标志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建设向前迈出新的一大步,规划编制实施程序进一步法治化,国家发展规划战略导向作用将得到更好发挥,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将更加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进一步彰显。
一、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具有重大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有利于保持国家战略连续性稳定性,集中力量办大事,确保一张蓝图绘到底。科学编制并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对于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是我们党有效领导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方式。在现代化建设实践中,我国探索形成了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由党中央全会提出规划《建议》、国务院编制规划《纲要草案》、全国人大审查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实施的制度安排,将党的主张有效转化为国家意志和人民意愿。党中央重大战略部署通过这一程序,转化成为具有法律效力的规划在全国实施。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中央《建议》起草组组长,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国家发展规划工作,使规划始终是党中央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重要手段之一,始终是加强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集中统一领导的重要方式之一。
(二)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是接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已经先后编制实施了14个五年规划(计划),这在全世界是绝无仅有的。从“一五”计划到“十四五”规划,通过一个个规划的分步实施、接力推进、滚动落实,通过不断完善规划编制实施制度程序,一以贯之地朝着既定的战略目标前进,我国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迅速建立了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解决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不确定难预料因素不断增多,更需要规划发挥稳预期、促发展、保安全等作用。
(三)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是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举措。国家发展规划主要阐明我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意图、战略目标和重大任务,发挥着明确政府工作重点、优化公共资源配置方向、引导经营主体行为的关键作用,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宏观经济治理的有效手段。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国家发展规划,能够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结合、跨周期设计和逆周期调节协同、总量提升和结构优化互促,使各类调节手段系统集成、协同高效,持续提升宏观经济治理效能。
二、编制科学性和实施有效性是国家发展规划发挥战略导向作用的关键
国家发展规划之所以能够成为提升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综合国力的“成功密码”,关键在于通过多年实践不断提升编制的科学性和实施的有效性,可以概括为“五个坚持”。
(一)坚持国内和国际相统筹。国家发展规划主要是对国内经济社会发展作出安排,始终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研判自身优势和不足,提出符合国情、适应发展阶段的思路举措,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同时,树立全球视野和战略思维,准确把握大变局中我国的全球战略定位,全面考量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在世界局势深刻演进中积极融入,增强发展的内外联动性。
(二)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统一。国家发展规划是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在规划期内的阶段性部署和安排,始终“咬定青山不放松”,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久久为功,一直坚定朝着既定目标奋勇前进。同时,也会找准各个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明确破解难题的途径和方法,补短板、堵漏洞、强弱项。
(三)坚持中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相贯通。国家发展规划通过一个又一个五年,接力落实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长远战略目标,把五年规划目标与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目标贯通起来,在主要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等方面都要做好有机衔接,以阶段性目标任务完成支撑现代化战略接续落实。
(四)坚持全面规划和突出重点相协调。国家发展规划涉及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会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等进行统筹谋划、一体推进,实现各领域相互支撑,良性互动。同时,也与时俱进,科学研判不同发展阶段中的重点,突出薄弱环节,提出可行思路和务实举措,集中力量攻坚克难。
(五)坚持战略性和操作性相统一。国家发展规划具有战略性、宏观性、政策性,主要聚焦事关国家长远发展的大战略、跨部门跨行业的大政策、具有全局性影响的跨区域大项目。同时,增强规划的指导和约束功能,突出可操作、能检查、易评估,对主要目标指标和重大任务举措深入研究、反复论证、科学评估,充分考虑各种可能风险,留有余地,将战略部署的“大写意”转化为精谨细腻的“工笔画”。
三、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全力做好国家发展规划的重点工作
今年是“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谋划“十五五”规划之年。要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国家发展规划的系列决策部署,扎实推进“十四五”规划实施、“十五五”规划编制和规划法治化等工作,不断把制度优势转化为发展实效。
(一)推动“十四五”规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疫情冲击、全球经济衰退、美西方打压遏制、国际地缘政治冲突等影响下,规划实施仍然取得了重大进展。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开展“十四五”规划实施总结评估提出了明确要求。要全面总结“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完成情况,持续推动主要目标指标、重大战略任务、重大工程项目取得更丰硕的成果,针对滞后领域加大攻坚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为实现“十五五”良好开局打牢基础。
(二)高质量编制“十五五”规划。“十五五”规划是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承上启下的关键规划。习近平总书记对编制好“十五五”规划提出明确要求。要紧紧围绕党的二十大作出的战略部署,根据党中央《建议》,提出未来五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务实举措,凝聚全社会信心、团结各方面力量,奋发进取、埋头苦干,推动我国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个新的大台阶,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三)加快规划法治体系建设。国家发展规划法已进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程序。要进一步完善相关法规制度建设,形成横向协调、纵向贯通的规划法治体系。健全国家级专项规划管理制度,增强国家级专项规划对国家发展规划的支撑作用。各有关地方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规定,结合本地实际,研究制定本行政区发展规划条例,进一步提高地方规划编制实施的科学化规范化法治化水平。
(作者系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院长)
上一篇:守牢“颜值经济”安全底线
下一篇:合力推进离境退税“即买即退”